当前访问的网站:北京联合大学新闻网 新闻搜索:
 
 > 正文
共青团中央——创青春:三下乡 | 云品出滇,联大同行——联大未来星赴云南红河州/楚雄州践行回顾

时间:2023-09-06 来源:共青团中央——创青春 点击数: 字号:[ ]


2023年8月14到28日,联大未来星团队基于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从北京出发,前往昆明市、红河州蒙自市、红河州元阳县、红河州弥勒县、楚雄州楚雄市,开展以“乡村产业振兴+践行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过程中,联大未来星团队参观南博会,考察高原特色农业市场;前往西南联大蒙自校区,探寻联大精神;深入哈尼梯田核心区,践行生态文明并陪伴边疆村寨的留守儿童;开展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方面的短视频创作,并开展助力红河区域品牌推广的创意直播;调查弥勒县酿酒葡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并走进东风韵农垦博物馆感悟农垦精神;到楚雄摩尔农庄和马大泡食品厂参观学习,探索合作机会。

接下来,联大未来星团队计划探索构建校园云南馆平台,链接云南和北京,与合作方共同在方案层面提供基于用户体验的用户研究、市场调查、原型测试与迭代反馈、品牌认知与推广等,助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生态发展模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践教育,提升高质量实习和就业概率,为产业提供解决方案层面的非盈利的研发及营销助力,进而在乡村振兴领域开展持续深入的案例研究。

重走西南联大南迁之路

“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艰苦简陋的环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西南联大旧址时,对该校创下佳绩的动因给出了最精当的概括。联大未来星团队成员乘坐绿皮火车经湖南和贵州进入云南,这恰好是当年西南联大的南迁路线之一。

中兴业,须人杰。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国的许多精英志士,不甘沦为亡国奴,为保存中国的文化和教育力量,北大、清华、南开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随后京沪失守,战火危及长沙,仅维持了4个多月的长沙临大被迫迁往昆明,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联大到达昆明后,由于校舍不敷使用。当时的蒙自社会发展水平非常好,滇越铁路连接昆明,交通便利,又有空置的房子,校方决定将部分师生迁至蒙自设立分校。1938年4月,西南联大文学院和法商学院迁到蒙自办学,合并为“文法学院”,又称西南联合大学蒙自分校。同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19周年纪念日,蒙自分校以纪念五四运动19周年集会代替开学典礼,朱自清、罗培、钱穆等知名教授在当天的纪念会上发表了精彩演讲。位于南湖畔的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是一座两层楼的典型法式建筑,展馆通过联大历史记、蒙自分校记、联大人才记、联大精神记几个部分,生动再现了西南联大的成立始末和发展中遇到的艰难困苦,挖掘一代中国人“弦歌不绝”的文化传统和心灵史。

8月18日下午,联大未来星团队一行11人来到西南联大蒙自校区旧址。联大未来星团队的同学们面对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校训,思绪瞬间穿越回烽火学涯的年代,瞬间体悟到了毕业于西南联大的首任校长谭元堃将学校命名为北京联合大学的深意。在西南联大蒙自校区,同学们读懂了“联大文脉、薪火相传”的深层含义。接下来,同学们走进哈尼梯田核心区,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乘绿皮火车赴千年哈尼梯田之约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云南调研时指出,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承载了持续1300多年的成功山地开发实践,以可持续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梯田、灌溉系统和村寨,巧妙协调地融入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创造了健康、和谐的人居环境,保护了山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2013年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十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出台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被授予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造性提出“阿者科计划”,建成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数字监管平台。当地主管部门在保护哈尼梯田的绿色生态、传统习俗和景观风貌的基础上,还探索了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发展相融合的道路。

8月19日到8月24日,联大未来星团队一行11人来到红河州元阳县哈尼梯田核心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走进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

为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联大未来星团队开启了元阳县的梯田之旅。8月19日,联大未来星团队到达元阳县后的第一个行程便是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

元阳县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位于民族气息浓郁而美丽的哈尼小镇,是世界文化景观—红河哈尼梯田农耕文化的集中展示区。一进入展馆,他们便看到了一幅巨大的梯田与农民生产的壁画,上面印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体现了国家心系人民、助力扶贫与农村新时代现代化发展的先进政策,也展示着哈尼梯田最本质最纯粹的生产活动与民族文化。

跟随当地的乡村守护人丁继楠(梯田兰子)的讲解,联大未来星团队成员对元阳哈尼梯田有了全新的认知和理解。元阳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保持哈尼梯田“四素同构”生态系统、传统耕作习俗和景观风貌之美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发展深度联通、同频共振的道路。团队成员通过实地探访哈尼梯田这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深刻体会到红河哈尼梯田所展现出与时代融汇贯通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开展梯田徒步学习“阿者科计划”

8月20日上午,联大未来星团队走进阿者科古村寨,开展梯田徒步。同学们从寨子内的青石板路走到梯田的红土田埂,一路崎岖不平、丛林茂密、梯田层叠。两个小时的徒步,同学们对哈尼梯田的四素同构、田棚文化和梯田生物多样性都有了深刻印象。伴随着集体演唱歌曲《向云端》,同学们更加认同“艰苦简陋的环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与梯田的近距离接触,也激发了同学们愿意为它做些什么的动力。

8月22日上午,联大未来星团队再次来到阿者科古村寨,与中山大学驻阿者科的研究生林晓艺进行交流。通过调研,他们了解了当地政府和村集体如何联合成立旅游公司,推动村集体主导的旅游产业发展,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村民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和共享发展。阿者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梯田的生态循环系统,恢复了大片植被,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同时,他们注重协调发展,推进遗产保护、脱贫攻坚和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当地增收致富和就业机会。此外,阿者科还重视共享发展,通过投入民族团结资金建设示范乡镇和村寨,实现广大村民的共享发展。中山大学常驻阿者科的学生团队开展阿者科主题文创设计、旅游公司运营管理和留守儿童陪伴等多项踏实落地的工作,为其他院校师生树立了标杆。

走进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南沙镇那里村

8月21日上午,联大未来星团队和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少读书团队前往红河州元阳县南沙镇那里村参观调研,南沙镇党委书记李家亮、南山镇党委委员白丽瑶和那里村第一书记卢奕辰为调研团队介绍了那里村的基本情况和建设进展。

那里村全村共54户216人。该村从事制陶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村内至今仍保留着泥条盘筑法原始制陶工艺的全过程。2017年2月那里傣陶被列入第四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年来,那里村围绕傣陶技艺这一核心,以保护传承、创新创收、参与式体验和文化氛围为主线,坚持党建引领,逐步探索“公司+农户+合作社”利益链接机制,开发经营田园综合体、探险栈道、傣陶+多肉植物栽培等农旅游深度融合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在一片烟火气中,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既能顾家又能赚钱,实现了“农业产业+民族文化体验+绿美乡村生态文明”有机结合的模式。

联大未来星团队的同学们不仅与傣陶非遗传承人共同体验了傣陶制作过程,还将通过服贸会的线上展览来宣传傣陶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

调研攀枝花乡猛弄民族刺绣 探索新媒体助力哈尼梯田乡村振兴梦

8月21日下午,联大未来星团队和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少读书团队前往攀枝花乡猛弄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调研。攀枝花乡党委书记张云桃和合作社负责人苏琼珍与调研团队开展深度交流。

攀枝花乡位于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猛弄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有社员200人,有彝绣专业村2个、彝绣协会1个、彝绣营销大户4户,从业者1000余人。攀枝花乡当地的农村妇女,曾经大门不出、小门不迈,天天围着灶台转。那里的生活曾经物质匮乏、精神思想贫瘠。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一路走来,当地党委和政府主动出击,充分挖崛当地民族文化,采用“支部+公司+合作社+传承基地+绣娘”的发展模式,将当地民族特色与时代流行元素相融合,以电商为平台,探索顾客与绣娘一对一定开展“私人订制”。项目帮助当地农村妇女不离乡土、不离家庭就能增收,既能赡养老人,又可以教育子女,有效提高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更对弘扬优秀民族农耕文化和传承民族刺绣技艺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联大未来星团队深入了解了合作社的主要产品和市场销售情况,未来将在新媒体赋能品牌建设与推广方面寻求进一步合作。

入住多依树下寨与乡村青年创业者共同开展梯田礼物系列活动

丁继楠,90后乡村青年创业者,元阳县一县一星,乡村守护人。2019年,她辞掉稳定的工作,回到哈尼村寨,做起了自媒体主播。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向更多人讲述哈尼人的故事、哈尼梯田的故事。她创建了"梯田兰子"账号,宣传推广家乡人文风景,成为元阳梯田文旅推荐官。她申报的古村落的碟变与发展"项目"获得"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发展支持。每次提起哈尼梯田,她总有说不完的话。如今,她在多依树下寨经营起了民宿,还参与了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致力于打造元阳梯田多依树下寨传统村落的"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8月19日到8月24日,联大未来星团队住在元阳县新街镇多依树下寨。在这里,团队与乡村青年创业者丁继楠有了深度接触与交流。联大未来星团队联合中少总社中少读书团队与梯田兰子团队共同举办了梯田非遗体验、梯田读书会、梯田体育课、梯田手工课等活动,为多依树下寨的留守儿童送去梯田礼物。

在梯田非遗体验活动中,来自北京的大朋友和寨子里的留守儿童共同制作染龙蛋和豆豉鱼粑粑;在梯田读书会上,大小朋友围坐一堂,共同朗读一本书;在梯田体育课上,大朋友带小朋友做体育活动,小朋友教大朋友抓稻田鱼;在梯田手工课上,小朋友亲手为大朋友折出精美的花朵。中少读书团队为孩子们留下了一批优质的童书,联大未来星团队成员为孩子们留下了一些体育用品。联大未来星团队还为多依树下寨的孩子们拍摄了最美童颜系列照片,并冲印出来送给孩子们做礼物。几天的朝夕相处,大学生与寨子里的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温暖与关爱弥散在边疆少数民族村寨的角角落落。

在多依树下寨的日日夜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每一位联大未来星团队成员的内心深处。

践行专业赋能乡村振兴——调研

走进南博会观察市场

8月17日,联大未来星团队走进第七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了解云南省特色资源产业和高原特色农业。他们发掘有合作潜力的企业,为专业赋能乡村振兴打下基础。

在园区经济馆,主要是展示云南17个国家级开发区、72个省级开发区发展现状及发展潜力,宣传园区发展优势、重点产业、招商引资政策,同时展示云南依托自贸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及各类产业园区发展特色产业、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的优势和成效。联大未来星团队主动了解企业背景,与展会负责人交流企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并与一批有合作潜力的优质企业建立了联系。这些企业不仅存在品牌和市场的推广需求,而且在乡村振兴方面都秉持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这些企业对联大未来星团队将助力云南乡村振兴企业新品研发、新市场开发、新品牌建设和推广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走进云品出滇探索选品

8月16日下午,联大未来星团队走进云品出滇昆明本部,从用户体验的视角研究特色产品的卖点,评估选出的特色产品受市场欢迎的程度,为高校助力云品出滇打下扎实的基础。

走进红河青创协会调研乡村振兴企业

8月21日下午,联大未来星团队走进红河州元阳县青年创业就业综合服务中心,举行高校联手青创协会共同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题座谈交流会。元阳团县委书记杨娟主持座谈会。元阳县青创协会会长杜雨洛、副会长彭飞云介绍了元阳青创协会的基本情况。联大李英侠老师介绍了联大未来星暑期社会实践的背景和实践计划。双方对后续开展校企合作的方向和聚焦点进行了讨论与交流,并达成了一些共识。元阳县青创协会入驻企业代表杨会平、陈毕南、李怡强、丁继楠等青年创业者出席了座谈会,并开展了交流。座谈会后,联大未来星团队参观了元阳县青创协会入驻企业展陈的特色产品。

走进红河州弥勒市调研酿酒葡萄产业

8月25日,联大未来星团队走进红河州弥勒市,先后参观了云南红酒庄和东风韵小镇。云南红酒庄和东风韵小镇对联大未来星团队的参观给予了热情周到的安排,并安排了相关负责人全程陪同和讲解。

云南红葡萄产业(集团)公司创建于1997年,公司设立在云南省葡萄资源主要产地的红河州弥勒市,被云南人民喻为“红塔山后又一红”。多年来,公司始终致力于云南葡萄产业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形成集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高原葡萄果汁、高原葡萄烈酒生产和销售链条,是酒庄观光旅游的综合原生态健康产业集团,是中国葡萄酒产业的著名品牌,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云南省外资实际投资额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集团。希望通过此次盛会,能够提高‘云南红’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品牌借一方宝地,兴一大产业,创一个品牌,富一方百姓的梦想与承诺。

云南省特色小镇东风韵位于红河州弥勒市,这是在红土地上长出的一组网红建筑艺术群,充满了原生态艺术的倔强与炙热,伸展着艺术家丰富想象和天才创意。置身小镇,你能领悟到东风应与游人便,草木春深锁神韵。东风韵小镇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如春,光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适宜旅游度假。东风韵小镇的前身是弥勒东风农场,这里沉淀了大量农垦文化的遗存。为留存那段时代记忆,东风韵农垦博物馆应运而生。取天地人和的农垦博物馆,内里用稻草泥浆粉刷,灰色成为了这座建筑的主色调。馆前矗立着由葡萄桩搭建而成的农垦纪念碑,展现着东风农场的历程和埋头实干的农垦精神。馆内各个老物件陈列于此,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印记。纪念碑最上方是生动的城市蝌蚪雕塑。以蝌蚪雕塑象征生命起源,寓意生活的新希望,将艺术与历史文化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联大未来星团队的同学们走进“东风韵”,彷佛听到了农垦博物馆在向世人诉说着时代的记忆。这里的一草一木见证了东风农垦人的开拓与奋斗,也将继续见证现在的年轻人如何演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故事。

践行专业赋能乡村振兴——践行

走进哈尼梯田开展创意直播

2023年8月20日,联大未来星团队携手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少读书团队在云南省元阳县多依树下寨村开展了创意直播和短视频创作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抖音数字学堂的大力支持,蝉妈妈则给予了数据分析平台的支持。

创意直播以传递哈尼族的民俗文化和践行生态文明为主题,直播内容涉及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非遗项目乐作舞、哈尼古歌、梯田守护人访谈以及哈尼哈巴特色民族品牌的建设与推广。直播内容的层次多,形式丰富。

8月20日下午三点,联大未来星团队在哈尼梯田的首场创意直播正式开始。创意直播深度结合梯田的环境资源优势和哈尼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包括五个部分:

哈尼哈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马建昌介绍并展示哈尼古歌,讲述关于哈尼哈巴的传承故事;世界遗产哈尼梯田元阳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徐忠亮走进直播间,讲述云上梯田的发展历史和故事,让大家深入了解哈尼梯田背后的故事和蕴含的价值;多依树下寨村民现场展示云南特色非遗舞蹈乐作舞;联大未来星主播谭明天与梯田兰子主播丁继楠共同直播,宣传并推广元阳县的哈尼梯田红米、红米线、红米饼、红米茶等当地特色产品;主播还要逛播多依树下寨,并带观众云参观哈尼梯田。通过有针对性的宣传,让大家深入细致地了解哈尼族和哈尼梯田的文化魅力和风景之美。

联大未来星团队、中少读书团队和梯田兰子团队密切配合,依次邀请哈尼梯田管委会负责人,哈尼古歌国家级传承人走进各自的直播间。直播间还安排了访谈、乐作舞表演等环节。直播让观众更多维度地感受哈尼族和哈尼梯田的文化魅力和环境资源优势。团队还在直播中介绍了哈尼梯田和来自哈尼梯田的产品。通过主播们的讲解和互动,粉丝更加了解了这些农产品的背景、外观和口感。

8月23日下午,意犹未尽的联大未来星团队又开展了一次创意直播。本次直播主要以宣传和推广哈尼梯田的产品为主。这次直播分为上下半场,每个半场都有三位主播进行讲解。直播选品主要覆盖梯田咸鸭蛋,红米,红软米,红米线,小花糯玉米等农产品。

上半场直播主要讲品。三位主播分别调遣词句,讲解产品的原材料、产地背景、产品外观和口感等方面,相对规范但创新不足。一轮直播之后,团队指导老师对直播情况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强调主播直播时要重视与观众的互动感,同时可以尝试将山歌等形式融入进来,直播间要尝试营造出轻松自然的聊天氛围。要努力引导观众产生对消费场景的认知与兴趣,进而刺激出新的消费需求。

走进摩尔农庄开展短视频创作

8月26日上午,联大未来星团队一行到摩尔农庄进行参观学习,主要调研核桃全产业链及核桃油脂蛋白产业发展情况,并拍摄了相关媒体素材。

首先,摩尔农庄董办副主任宋丹丹为大家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讲解,介绍了摩尔农庄的核桃产业链基本情况。她介绍说,摩尔农庄拥有完整的核桃全产业链,从核桃种植、核桃油研发到核桃产品生产,形成了一条闭环产业链。通过她的讲解,团队成员了解到了核桃的种植、收获、加工等整个过程。摩尔农庄还致力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创新,不断推动核桃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核桃油的研发,让未来星成员对摩尔农庄的科研实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随后,他们还参观了摩尔农庄的生产线。通过实地参观,联大未来星团队成员亲眼目睹了核桃系列产品的加工过程,看到了车间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严谨的工艺和精密的技术,以及整个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以及高效率的运作。摩尔农庄在生产线的管理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为核桃产品的质量保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参观学习,联大未来星团队还与摩尔农庄的董事长张跃进以及公司领导及新媒体运营团队进行了座谈交流。在座谈交流环节,摩尔农庄董事长张跃进等公司领导与联大未来星团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双方就核桃产业发展的前景、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张总强调了核桃产业对云南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他们为2000万云南劳动人民提供了致富机会,同时为对健康品质有要求的消费者提供了优质产品。张总说核桃不仅仅是一个坚果,更是粮、油、蛋白,中国人一定要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这是非常重要的。摩尔农庄还为联大未来星团队成员们提供了一系列核桃产品供大家品尝评价,同学们品尝后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座谈会结束后,同学们开始了新媒体素材的拍摄,一批同学在摩尔梦工厂内部进行短视频的拍摄并讲解了云南核桃和北方核桃的差异,科普了核桃知识;另一批同学则去到工厂外拍摄百年核桃树—大泡核桃。拍摄完视频素材,联大未来星也就结束了此次的摩尔之行。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活动,联大未来星团队对摩尔农庄的核桃全产业链以及核桃油脂蛋白产业的发展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摩尔农庄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不仅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在产品蛋白产业对促进企业发展、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后可以深入合作,提升学生线上线下整合营销思维能力,同时运用数字工具解决企业数字营销相关问题的能力,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

走进云南马大泡食品有限公司感受匠心精神

8月26日下午,联大未来星团队来到云南马大泡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大泡)进行调研。马大泡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科技与传统工艺有机结合,集蔬菜种植、收购、腌制加工、销售为一体创新发展的现代化酱腌菜生产企业。马大泡的李鸿雁主任热情地接待了实践团的成员们,带领他们参观了公司的生产线、技术研发中心、仓库等,同时向大家介绍了企业的大致情况和产品类型等信息。

在李主任的介绍下,实践团得知,作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头企业”,云南楚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重点企业”,马大泡在脱贫攻坚期间,认真贯彻落实州、市党委政府关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战略部署,积极带头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民营企业在行动”脱贫攻坚主题实践活动,有力的促进了楚雄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帮扶贫困村组经济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同时为了打消基层党员群众担心的农作物价格低廉、无人收购的顾虑,构建诚信协作关系,马大泡向农民免费赠送种子,菜苗,并和他们签订了保价收购协议,通过这些措施,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度提高,同时企业也经常带领技术人员下乡到种植基地指导农户改进种植方法技术,提高农作物的品质,使农户的收入大大提高。

马大泡坚持向本地采购腌制泡菜所需的原料,自主研发改进产品生产技术,坚信本土企业才是带动本土经济发展,促进本土就业的中坚力量,肩负起企业社会责任,他们这种企业家精神是值得大学生学习的。

文章来源:共青团中央——创青春

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DM2NzI2OA==&mid=2653102178&idx=2&sn=4ad2c22e46e001aa4bd0853d7a69ee70&chksm=8d29cda9ba5e44bf1385180cb6418ee0a12796d50bf2ae546605b481a76fc073bf66abd033da&mpshare=1&scene=1&srcid=0906dUrFMrkHfLpUo5jDAEk5&sharer_shareinfo=803c929e59d9f417ffc3c3b0d52ac17d&sharer_shareinfo_first=5aaabcf7d4d596dfce22fc8aa344d734&exportkey=n_ChQIAhIQc0Hr94WzSwQdrrUSRrJ9lBKWAgIE97dBBAEAAAAAALCXNL1t5moAAAAOpnltbLcz9gKNyK89dVj0ISjjewEvwwLG92PZPr6sBmf3HzFSInY6u0kZgbinPardI8oZZPvQw37Ro9s7iI7UhrUZzVgP3gyFUWB1ByKyuQJcwTv6uMEsCp4aDFwM3SMGllr10WRWXdXWQ%2FioR4%2Buu8gdSDshkHFGkw80P6VjSN9u0Tqx36bcEBwrNMXFCLyKODw5Jx7q2NOymKCxjA2GpvqxxOOihFRw7sjYDAmCayEGH0NoIPoPrwk4tN1PJWl2q2J3DTeVMAmAWgcxoPZ50sW%2F7ZXRsHGOynja4oJ6tfliWzecZAHq3Hk8rn72cZ08grT%2FvJ6T6aVAANU1Eb7E&acctmode=0&pass_ticket=AMJIXU2DWmAHCAtmlPTE8VodxKHlOek8mB5AWsMMDre91vzIXaHwSE3zklPtSUkx&wx_header=0#rd



(文:共青团中央——创青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光明日报:从北京中轴线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中国新闻网:京台学者共研“中国式现代化与两岸融合发...
·北京日报:读研“加时”会带来哪些影响?
·北京日报:为了“非遗+”的N种可能性
·人民政协报:新时代人民政协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的深刻内...
·北京日报:首届北京交叉科学大会开幕,专家先锋共话交...
·光明日报:绘就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长城画卷”——北...
·北京日报:让青春与志愿同行——大学生擦亮首都志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