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教育的历史主动、区域主动和联结主动,把握科技变革为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打造交叉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协同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带着这个问题,5月中旬,校党委书记楚国清率队赴广东调研。
此行的调研主题为“以‘大思政课’为抓手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调研团就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深入广东取经高校对标先进,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汲取开辟新赛道的精神食粮,寻求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之道。
在深具红色基因的“985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华南理工大学,楚国清一行重点调研了该校“三位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国家战略的相关经验和成效。
从华南理工大学的“初心”校史馆,到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等,北京联合大学一行沉浸式感受该校的红色初心,深入了解华工在工程报国、科技强国中所做的探索和贡献及人才培养之道。



座谈交流时,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从学校传承百年的红色基因讲起,介绍了学校历史脉络与办学现状。他表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华南理工大学有着“融入发展促发展”的鲜明特点,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仅培养出了57万以院士和知名企业家为代表的优秀校友,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新能源汽车界黄埔军校”,学校自身实力更是不断提升,驶入发展快车道。未来,学校将以“双一流”建设和广州国际校区建设为“双引擎”,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华工不仅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对区域的社会贡献度也值得我们学习。”楚国清表示,北京联合大学的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为普及高等教育而生,每100个北京的大学毕业生中就有一个联大培养的学生。此次前来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多所高校进行调研,对学校有着特别的意义。他介绍了学校当前的学科建设和招生培养等特色,希望通过调研交流推动学校办学特别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让一所年轻的大学取得快步发展”。
调研团一行来到“双一流”“211工程”建设高校华南师范大学,着重了解该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具体做法及成效。
华师一校三地四校区,立足广东辐射全国,培养了近七成澳门中小幼教师,推动大湾区社会教育的发展。调研团参观了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学习空间、岭南文化印象展、智慧学习空间,了解该校数字赋能党建、以文化和环境育人等“三全育人”的做法和成效。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斌伟热情欢迎楚国清等调研团一行,希望两校加强交流合作。党委副书记王岩全面介绍了学校的办校历程、学科建设、党建工作等情况,交流了宣传工作要“站得高、立得住、想得深”的工作经验。党委常委、宣传统战部部长陈正宏详细介绍了学校以“五德”工程系统推进学校“大思政课”建设的成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周宪深入介绍了学院作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取得的成果,和用“三个突破”发挥关键课程引领作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探索。

楚国清重点介绍了学校办学历程,大力促进学科交叉打造文博考古、软件工程等全国先进学科专业的做法,交流了联大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深化课程思政的相关做法。他表示,北联大要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把从先进高校中学习到的好做法好经验带回去,“让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现代大学要走出校园,回应时代,在服务国家及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培养人才。”双方在交流北京、广东两地学生如何利用课余时间时,楚国清谈到,“学校最大的成果是把学生培养好。要培养好学生的创新创造力,要让学生有选择的时空,去发展自己的兴趣。”
“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在华为松山湖基地,一进园区,处处可见的环境布置让调研团感受到了浓厚的华为精神和爱国情怀。

中心的艺术长廊、图书馆、纪念碑让调研团深度理解了华为的全球视野,和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民族自豪。在华为员工培训中心,楚国清在听完相关人员介绍后,驻足良久,与随行人员一起深入分析企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机制。

谈及华为与大国竞争的前事,楚国清认为,要学习华为精神,以后我们要问学生,“这是你的国家,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调研团还参观了数字机器人实验室,观看了数字机器人演示和XR演示等。“华为需要具备什么品质的员工?”“联大也在开展数字机器人相关的研究,已经对接上了?”“怎样用信息化办公提高学校效率。”调研团一行在数字发展的前沿,了解教育数字化趋势,探索用数字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广东不仅是创新前沿,还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总结广东之行,楚国清说到:我们为什么要来到这里?答案越走越清晰。我们要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进行理念的改革。这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我们需要在这里得到启发,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尽力再做些事!
调研团学思悟践,探索挖掘此间的育人元素,思考此行中的育人收获。
“此次调研为我们开辟新赛道提供了精神食粮。”楚国清总结到,“‘大思政课’不仅仅是把思政课做大。我们要用‘大思政课’的理念开好每一节课,要把它纳入育人体系中。这是对各种课程的要求,也是对培养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