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落实2023年学科建设与科技工作大会精神,3月10日,我校应用文理学院组织召开了以“落实学科建设与科技工作大会精神,推进学院学科与科研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主会场 研讨会上,全院教师精神振奋,踊跃参与发言,充分讨论,积极为学院学科建设与科研发展建言献策。 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关系方面,老师们表示,要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根据北京“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要求,依托学科,面向应用,找准适合学校、学院发展定位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与社会紧密联系,紧跟时代发展变化。要加强团队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团队建设有机结合,使每位教师在团队中都能找到自身定位,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为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形成合力。以考古学科为例,可以发挥学院文理交叉多学科优势,与其他学科合作共建共享,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学科,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作出应有贡献。 在科技赋能学科建设方面,老师们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主动吸收先进科学技术,利用先进技术解决北京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更好地服务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实际需求。 在科研评价激励机制方面,老师们建议,积极探索调整与外单位合作申报高级别科研项目立项后子课题的等级认定,鼓励教师争取高级别合作项目的积极性,激发中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学科群的搭建要有抓手,找到落点,进一步明确学科群建设的任务,以及学科群和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学校和学院也要加强评价体系建设,探索可以让“强者更强,弱者不弱”的评价指标,从而带动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助力成果的产出,提升核心竞争力。 
分会场 
应用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宝秀进行了总结发言。她高度肯定了近五年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指出学科建设是“有组织科研”的高层次体现,在此过程中,应牢牢坚持教师是纽带,平台是支撑,充分发挥好实验室、研究基地、政产学研合作平台的作用。要以“北京学”高精尖学科为引领,围绕“人文北京”学科群建设,持续推进学科发展与科技工作上新台阶。她表示,各学科、专业、团队应以学校“学科建设与科技工作大会”为契机,明确目标,积极落实学院“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主动探索学科交叉融合,共同为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凝心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