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访问的网站:北京联合大学新闻网 浏览机关、单位及各学院网页         新闻搜索:
 
 > 正文
光明日报:“我们的节日”北京工作室聚焦吉寺村 用民俗文化振兴乡村

时间:2022-08-11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字号:[ ]


8月8日,“我们的节日”北京工作室揭牌仪式在北京怀柔九渡河镇吉寺村举行,“民俗文化与乡村振兴(壬寅七夕)论坛同期举办。

会议合影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邱运华在致辞中表示,将民俗文化与乡村振兴紧密相连,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将学术论坛开到吉寺村,有利于专家、民间文艺工作者和村民共同参与、研讨和分享。

本次活动收到了来自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等专家的贺信,共同表达了对本次论坛暨工作室揭牌仪式的美好祝愿。冯骥才在贺信中说:“振兴乡村是时代发展之必需,民俗文化是乡村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与文化的传统。两者完美的融合是一种社会理想;需要创造性的努力,需要学界在学理上给予支持。这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学术上的新课题。”

陶立璠教授(右)与张勃研究员共同揭牌

在主题发言环节,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陶立璠等5位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对民俗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联进行了分析阐释。大家不约而同地认为,乡村振兴必然要以文化,尤其是本土文化为根基来实现振兴。正如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副主任、“我们的节日”北京工作室负责人张勃研究员所说,作为民俗文化重要内容的节日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凝聚人心、传承文化、丰富生活、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缓释心理压力、满足情感需求等多种功能,是乡村振兴宝贵的发展资源和重要的精神力量。

在讨论环节上,与会者围绕“多元主体共谋吉寺村发展”展开了充分的交流,“村民参与”成为关键词。大家一致认为,乡村振兴应当振兴村民自己的精气神,让村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加强其自觉意识和精神。

论坛之余,“我们的节日”北京工作室成员还分成四组,分别在吉寺村进行了实地调查,与村民代表深入交流,共同挖掘吉寺村的文化资源。

来自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华文化促进会品牌文化委员会、北京美丽乡村联合会、北京民俗学会等单位的师生、企业家、学者,以及怀柔吉寺民宿民俗文化促进会和吉寺村的村民代表四十多人参加了活动。

记者了解到,“我们的节日”北京工作室依托北京联合大学,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自2021年10月立项以来,工作室就汇聚校内外专家力量,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七大节日为主要时间节点,兼及其他传统节日和节气文化,做强传播内容,创新传播形式,探索高校与社区共建节日活动新模式,积极开展中华传统节日的资料搜集、科学研究、传承传播和人才培养。(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韵)

文章来源: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6e088e6a4f514f98b8d0a8c3916c20c9



(文:李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国际人才交流:加强民间互动,传承拉贝家族与中国百余...
·人民网:北京联合大学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立德树人“...
·北京日报:大学生“云就业”都有哪些“云梯”助力
·人民网: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楚国清:将二十大精神融...
·人民日报:坚持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现代教育报:将二十大精神融入“大思政课”格局——专...
·光明网:第24次北京学学术年会线上举办 学者共话北...
·中国日报中文网:梁怡:亲人、恩人、友人——写在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