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记自己是个“社会人”
采访对象:97201班 丁钢所学的专业是:化学工程
现在中石化催化剂北京奥达分公司技术发展部 任副主任职务
对母校:
1.您对母校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哪些老师给您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
对母校最深刻的印象是轻松的学习生活气氛和人与人之间的热情。
印象比较深刻的老师是原学生工作部的崔老师、赵欣华老师,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法。
2.在大学,人才济济,我们很多同学都感到有压力,您是否感到有学习压力或就业压力,那时候您又是如何让释放压力呢?
每天每时每刻你都会感觉到各种压力,其实它是无处不在的,想躲是躲不开的。当你面临压力时,你所要做的是怎么引导自己去放松减压,而不是时刻把压力放在心里直到把自己压垮。减压的方式有很多,睡一个懒觉、洗一个热水澡、喝一场豪酒、打一场好球都可以让你轻松,要记住千万不要把自己封闭,让自己一个人去面对压力,要多和身边的朋友交流,多想事情好的轻松的一面,这会让你感觉开心。
3.您认为大学生活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会了独立生活与自主思考、学会了与人交往和团队合作。
4.很多同学都找了一份兼职工作,他们认为兼职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但是也有很多人对兼职持反对态度,您对兼职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我觉得兼职是很好的事情,当然是要分清主次,在不影响学习主业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一些兼职工作去锻炼自己,这个锻炼并不是说你会学到多少技能,得到多少金钱,最重要的是你会通过兼职去接触社会,去见识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甚至去碰很多壁吃很多亏,这样可以帮助你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理想和现实走的更近一些,这对个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是有好处的。
5.您本科毕业以后选择的去向是什么?考研,出国,还是直接工作?能否请您解释一下这样选择的原因?
毕业后选择的是直接工作,因为当时正好有机会从事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而且单位也是正在发展上升期,觉得自己能够尽展所学并获得更好的机会。当然现在的社会还是比较重视学历和资历的,所以如果有能力和机会还是希望大家能够选择继续深造。
对工作:
1.您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在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有没有迷茫过?又是怎样克服的呢?您从毕业开始工作就一直没有跳槽,是什么力量使您坚持下来的呢?
找工作的时候确实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很多单位需要具备相应的工作或实习经验,化工专业在北京就业面比较窄、很多单位更看重名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等;刚刚工作时因为在化工生产企业,一年的实习期是在车间倒班过程中度过的,当时有一段时期觉得也很迷茫,不知道今后个人将会如何发展,那时就经常自己鼓励自己,自己和自己说话,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坚持走下去,既然有那么多的学长和前辈都是这么走过来的,那自己也一定可以。所以就一直坚持了下来,也没有再选择其他的工作,其实也谈不上有什么力量,主要是个人并不是一个喜欢经常改变生活的人,喜欢稳定踏实的工作,而且现在的这个工作发展的也不错。
2.现在流行创业,请问: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自己以前是否也想过走这样的一条路?
我觉得大学生创业其实是有两面性的,他的优势是鼓励年轻人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如果有能力有机会当然可以去尝试,毕竟年轻也是一种资本;他的劣势是青年人刚刚从学校走向社会,会面临许多许多在学校里无法想象的困难,那种过于理想化的理想很容易被现实击的粉碎,能最终成功的毕竟只是少数,所以我倒是建议如果可能的话,大学生应该先接触社会,先了解行业,先积累经验,条件成熟了在考虑自主创业。自己当时没有考虑过创业,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吧。
3.现在很多的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就是频繁的跳槽,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您从毕业开始工作就一直没有跳槽,是什么力量使您坚持下来的呢?
我觉得可能没有一个公司会喜欢一个过于频繁跳槽的人吧,毕竟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对事业的责任是企业更加看重的,人力作为资本其成长也是需要公司提供很多资源的,当然正常的人才流动也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源动力。个人认为跳槽一种原因可能是觉得自己的付出与所得已经严重不成比例,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另一种原因可能是觉得自己已经无法在现在的位置上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对于今后的个人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除去这两个原因的频繁跳槽,只会让自己在不断地变化与适应中浪费自己的年轻资本,这种跳槽不会只会是越跳越低、越跳越窄的,当有一天你跳不动了,你可能发现你什么都没有得到。我从工作以来一直都没有跳槽,是觉得自己还没有出现上述的两条跳槽理由。
4.现在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能不能给即将面临就业的学子一些面试上的技巧?
穿着得体、言谈得当、态度诚恳、放低姿态、事先要对自己的就业发展方向和薪酬待遇做好规划,对你要应聘的行业和公司情况做适当了解。
对生活
1.请问对于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满意么?现实的生活和之前的人生理想规划一致么?若是给自己的生活打分,最高100分,你会给自己打多少分?
对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很满意,现实的生活和以前所想的基本一致。给自己的生活可以打90分。
2.离校十年,就业十年,自己认为变化最大的一点是什么?
觉得自己变得更加成熟了,更加的宠辱不惊,抗击打能力更强了。
3.怎样做到家庭事业相平衡?
家庭和事业的平衡是很难做到的,要达到平衡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做出选择和牺牲,当然家庭和事业的平衡并不是你一个人努力就可以做好的,也需要你家庭成员的付出和牺牲,这就需要做尽可能多的相互沟通和理解。
寄语与建议:
现在我们还想请教一下,您从毕业到踏入工作,然后工作了这几年后,就您的经历或经验,能给那些即将毕业的大三大四的学弟学妹们提一些建议或者忠告吗?
时刻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社会人,在发挥自己才能的同时更要考虑到团队的利益。脱离了社会、单位和团队,即使你个人能力再强也是无法成功的,所以要守住本心、坚持自我;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折腾;受得起批评、经得住磨练;扛得住打击、守得住希望。当然也要记住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他会帮助你成就梦想,社会也是一个大染缸,一不小心就会让你迷失自我。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记者团记者:李梦迪
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采访对象:97202班关安 现自己创业
对母校:
1。您在进入大学之前有过对大学的憧憬和初步设想吗,您当初刚踏入这个学校的时候又是什么感觉呢?
首先想说的是,看到你提出的问题,使我感慨万千,一时都无法回到现实,沉浸在过去的回忆里。每个人都有对大学憧憬,都想进入大学去深造自己,尤其是我们的那个时代,进入大学就是天之骄子,社会的宠儿。进入大学之后感觉什么都是新鲜的,当第一天抱着厚厚的一摞书本跑回宿舍,心中的喜悦更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想起来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2. 请您具体的谈一下您的大学生活。
在我们那个年代其实怎么说呢,我们的想法很单纯,就是学习,课余活动,当时我们学校的设备还不是很齐全,那是新盖的校址,学校里就我们3届学生,学生很少,当时的垡头其实就是农村的一个小镇,到处都是破破烂烂的,我们的生活就像是现在的3点一线,学习在教学楼,吃饭在食堂,课下活动就是教学楼后面的小树林有片空地,那就是我们的足球场(学校没有操场),但是我们都过得开开心心的,可能你不会想到我们的大学和你们现在不一样,我们那时候的学校,其实都不敢说是大学,没有那些老大学的环境,我们就像是农村的孩子一样,和舍友们在操场草丛里追过兔子,在树林里摘过桑葚,那时候的学校不像现在配套设施齐全,我们的生活也就不是那么多姿多彩,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所以成绩都是差不多,我们那时候还不是学分制,都60分万岁,61分浪费时代,不过大家一致的口号就是“一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我们大学的生活最有意思的是大三下学期以后,那时候我就开始离开了母校,经常到化工大学去做实验、实践活动,到了大四就是实习了,那时候我们都离开母校被分到几个地方去实习,我有幸被分到中科院理化所实习,在哪里其实真正的学到了很多东西,知识才真正的得到了补充。
3. 在大学,人才济济,您是否感到学习压力或就业压力,那时候您又是如何让释放压力呢?
确实大学里人才济济,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我们上大学也是我们人生考验的开始,人在这个社会生存就有压力,大学的压力只是给我们一个小小的尝试,一次小小锻炼,压力对于每个人来说作用会出现不同,对于有些人来说压力可能会变成动力,他们会变成真正的天之骄子。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压力可能无法逾越,那么他们会被大学遗弃,也许他们不适合大学的生活吧。真正当你跨出大学校门的时候你才会理解其实大学的压力不是压力,那是一种动力,一种让你真正去学到知识的动力,对于就业的压力来说也是一种优胜劣汰表现,首先我们要摆正观点,甩掉学习压力,变成学习的动力,当你走出大学校门,回头看看,觉得无憾了,你就成功了。就业我觉得不是压力,就业其实是每个人的观点和生活态度。只要你肯去做,就不会存在无法就业的。
4. 很多人认为应该多考证、多参加实践和各项活动,您认为这些对学生有何作用?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学的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如果你有能力当然可以考更多的证书,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那是给自己很好的锻炼,是为个人以后进入社会做到铺垫作用。但这些都是在完成大学基本课程以外的事情,不要只顾着考证,耽误了大学的基本课程,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5. 您本科毕业以后选择的去向是什么?考研,出国,还是直接工作?能否请您解释一下这样选择的原因?
本科毕业以后对于我们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其实选择不是很多,不像现在你们面临更多的选择,就像是我们那时候的大学生活,比较单一,对于大学毕业就出国来说,那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不是一般人能够接受得了的。大学毕业几乎都是参加工作,那时候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很多(我们这个专业我们那届全北京只有276个毕业生)。
对工作:
1.据我了解,您毕业后是在中科院理化所工作,现在是自己创业,为什么会选择这条路呢?
其实在理化所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大概两年。也许自己社会经验太少,太年轻了,总想去闯一闯,就离开了理化所,步上了这条“不归路”。
2.您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您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不是创业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创业就有困难,创业和困难是并存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困难,困难都有解决的办法。解决困难就要靠知识和经验了。刚刚大学毕业经验尚浅,建议到公司去学习社会经验。
3.您认为现在的企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
我个人认为现在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各种各样的,但他们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踏实肯干,知识渊博的人,现在不像以前哪个专业必须找到本专业行业。现在各个行业需要全方面的人才,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在大学里趁着美好时光多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多方面的人才。
4. 那您认为应届毕业生普遍的不足是在哪里呢?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我觉得可能和我们以前应该区别不大,大学毕业了都有种骄傲的态度,首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堂,你们的经验太少了,不要把自己定位太高,骄兵必败。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的学习,大学只是学习的刚刚开始,社会才是真正学习的大课堂,当你经验真正丰富的时候才是你真正开始腾飞的开始。
对生活:
1.请问对于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满意么?现实的生活和之前的人生理想规划一致么?
我不知道满意和满足一样不?要说满意只能说还可以,要说满足,那就只能说不满足,人不能有满意和满足的感觉,如果当你有了这种感觉的时候,你就会失去很多东西了,也许你的生活就会停止不前,停滞不前,也就是落后,就像是社会一样停滞不前,就会退步。
2.离校十年,就业十年,自己认为变化最大的一点是什么?
你不提起都忘了离校10年了,自己变化最大的就是感觉老了,已经可以慢慢适应这个社会了,建议大家一句话,“只有人去适应社会,不是社会适应人”这句话应该加在上面第4点,突然想起加在这里吧,刚毕业的学生最爱犯的错误。
3.对于现在的生活满意么?若是给自己的生活打分,最高100分,你会给自己打多少分?
现在的生活只是叫生存,若是打分也就是30分。
4.怎样做到家庭事业相平衡?
家庭和事业其实都是相类似的,也就是处人际关系,首先家庭关系处理不好,那么本人认为这样的能力事业也不会处理好的,事业是人际关系,家庭也是,要想在社会中创出一番事业,就要学会处理这些关系,当关系处理好了,也就是成功之时
由衷的感谢您的参与,祝师兄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记者团记者:李梦迪
认清有自身优劣认清社会需要
采访对象:97202班 徐文磊 现在北京市工商局任职
对母校:
1.您在进入大学之前有过对大学的憧憬和初步设想吗,您当初刚踏入这个学校的时候又是什么感觉?
看到这个问题,我的思绪也一下子回到了十多年前的那天,虽然记忆已经不那么清晰了,但是依然模糊的记得到校报道那天时紧张和激动的心情。那个时候的大学生还不像现在这么普遍,所以也感到很自豪吧。当时自己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
2您认为大学生活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大学期间养成的一些习惯还有就是对自我的磨练,这些在我日后找工作和工作期间都起到了很重大的影响。还有就是拥有了值得我用一生去守护的友谊。这些是在进入社会之后无法追求和得到的。
3很多人认为应该多考证、多参加实践和各项活动,您认为这些对学生有何作用?
我认为如果这些能够对日后的生活有所帮助的话可以参加一些,毕竟大学生活不像高中那样劳累,还是有很多自由的时间是需要自己去支配的,只要是做了自己认为值得和有意义的就应该放手去做。
4现在很多同学找了一份兼职工作,而且认为兼职可以锻炼自我的能力,但是也有很多人对兼职持反对态度,您对兼职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这个问题和上边的有些类似,我认为在不耽误学业的前提下兼职既能使自己提前了解和步入社会也可以为自己挣一些零花钱,减少家里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但是现在的大学生还是比较单纯的,在找工作当中也有不少受骗的经历,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来避免这些了。
对工作:
1您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在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有没有迷茫过?又是怎样克服的呢?
我们那个时候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很多,竞争也没有现在那么激烈,但是偶尔也会有一些挫折失败,这就完全就要靠自己意志力来克服。比如现在社会上比较普遍的啃老族,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是大学毕业后可能找了一两份工作但都不如意受到了挫折,或者是根本就没有打算去找工作。我们那个时候的学生还都是比较能吃苦的,也认为在家里吃父母穿父母的比较不好意思,但是现在几乎家家都是一个孩子,独生子,所以都娇生惯养的,看不得孩子吃苦受累,这些生活在襁褓里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困难就会轻易的放弃和堕落,所以自己坚定的意志力在这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现在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能不能给即将面临就业的学子一些面试上的技巧?
其实现在的网络发展的比较快。在网络上大家可以搜索一下面试的技巧,你会发现面试的技巧有很多很多,这些都是字面上的,要想在面试过程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还要将这些字面的技巧转变的“活灵活现”,这就需要大学生的一些生活阅历了。
3.学长您步入社会也有好几年了,您觉得企业喜欢什么样的员工,他们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我觉得现在的企业在挑选员工的时候都会比较注重诚信这方面。诚信是立人之本,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长期坚持以诚信待人处事,才能形成诚实的人格,而具有诚信待人的人格的人,才会赢得人们的普遍信任,这样才能在社会立足。
4. 现在社会竞争愈加激烈,这对于大学生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您认为我们怎样应对呢?
现在的教育出来的毕业生绝大多数不知怎样找工作,主观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工作动机,不知从自身优势和不足上认识自己,从社会行业状况,运行特点,岗位职责,发展空间上认识社会需要,这都是最主要的致命项。所以大学生们就应该从这些方面来改善和完善自己。
对生活:
1.请问对于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满意么?现实的生活和之前的人生理想规划一致么?
基本还算是满意的,有一份可以解决温饱满足日常需要的工作,有一个在疲惫过后可以停驶的港湾,这些都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了。至于说之前的规划嘛,毕竟计划没有变化快,多多少少是有些出入的。
2.离校十年,就业十年,自己认为变化最大的一点是什么?
变化最大的一点就是可以融入这个社会了,现在的大学生可能认为进入社会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如果你问他知道什么是社会吗?他可能还会嘲笑你,但是只有真正的步入社会了才会发现这与我们口中说的“社会”差距是巨大的。
3.对于现在的生活满意么?若是给自己的生活打分,最高100分,你会给自己打多少分?
打70分吧,毕竟还有些自己人生的“奢望”是无法完成的,生活也不是处处都如意的。
由衷的感谢您的参与,祝师兄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记者团记者:李梦迪
在大学学得更多的应该是能力和人品
采访对象:97203班 赵媛媛 现在化学工业出版社总编室任副主任职务
对母校:
记:您在进入大学之前有过对大学的憧憬和初步设想吗?当您刚踏入这个学校的时候又是什么感觉呢?
赵:呵呵,进入大学之前,虽然没有过很明确的对大学憧憬和设想,但在潜意识中就认为自己肯定要上的是一流大学,因此报志愿的时候,主要报了第一志愿,第二阶段的志愿都是随意报的。但是天不遂人愿,高考成绩决定一切,当被分配到学校时,那种感情可谓酸甜苦辣咸唯独没有甜。也许很多同学会和我一样的感觉吧,对当时进学校时的感觉,现在依旧能够想起来,因为自己上的高中也是北京市重点,所以当进入学校(我们进校时,操场还没有修好,很多设施有百废待兴的感觉),发现大学比高中的第一印象还不如的时候,失望之情是应该可以理解。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虽然经过了短暂的消沉,我还是很快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了新的学校生活中,而生活也给予了我很多东西。
记:在恢复了心态后您是不是更加努力学习了呢?有没有参加一些学校的社团呢?
赵:说实话,可能有些东西记得不是太清楚了,大概回忆一下吧。我应该算是比较努力的好学生吧,基本还是按时上课,按时写作业,比较乖的那种(呵呵,像高中生),在大二还是什么时候参加过学生会,当时任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不过当时宣传部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是我们同系的闫伟,记忆中主要是出出海报什么的,好像干的事情不多。
自己觉得记忆比较多的是参加一个文学学会吧,具体的名字记不起来了,呵呵,那时候下午还经常在图书馆帮助老师整理图书,上架分类什么的,也同时借阅了很多书看,呵呵。
记:大学里人才济济,我们很多同学都感到有压力,您当时是否感到有学习压力或就业压力,那时候您又是如何让释放压力呢?
赵:我是1997年上的大学,2001年毕业的,所以那个年代和你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太一样,自我感觉社会压力不太大,最起码从毕业找工作来看,我们那时候找工作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
也许我在上大学时少了对今后人生、压力的承受,多了对生命、理想的思考,那个时候特别希望做律师,还自己买了很多报了自考的班学习法律(我考研也考的是法律,后来没考上)。总体觉得,那个时候的自己无忧无虑,对压力考虑的少,主要还是循规蹈矩的学习吧,但是不可否认,对未来也是很迷茫的。那时候我们流行一句话:“大一时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时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时我们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时我们知道自己知道”,现在想想,是比较无病呻吟的,但是那时就是那样,也许前景迷茫,但生活依旧阳光灿烂。也许这一点我们比起你们现在的孩子要快乐一些。
记: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现在校园里的“考证热”这样一种现象呢?您觉得这种现象好吗?
赵:我认为每个人选择的路不一样,路程就会不一样,我不知道如何评论别人的选择,因为觉得那是别人的选择,总有道理,无所谓好或不好,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就好。我想那些同学都会有自己的目标和努力方向,这也没什么不好。
记者:现在的大学生几乎多半人都在外兼职,他们认为兼职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但是也有很多人对兼职持反对态度,您对兼职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赵:同上面的问题,首先我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是成年人了,成年人应该有自己的决策能力,如果有的同学认为兼职可以赚钱又可以锻炼能力,何乐而不为,而有的同学觉得兼职影响学习,在经济上又比较宽裕,同时希望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也都是有自己的理由的。无所谓反对,对自己最合适就好。
说一句题外话,其实我工作也有10年了,有一点体会,可以交流一下,我觉得在大学学的更多应该是能力和人品,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一个人的行为道德,一个人的人文情怀,然后当然也是比较实在的是技能和学识。大学应该是开放的,不止在课堂上叫做学习,在社会实践中也是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学习,所以很多东西没必要分的那么清楚,重要的是要充分的学习和生活,因为四年稍纵即逝。
记者:请您回忆一下母校,有什么是让您印象比较深刻的呢?大学四年您最大的收获又是什么呢
赵:最深刻的印象:两排梧桐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下午吃饭前校园里放的歌曲
午后的阳光
黄昏的操场
最深刻印象的老师:挺多的,名字记不住了,教高数的老师、教线代的老师、我们的班主任、教物理的老师、教化学工程的老师,呵呵,主要是名字都记不住了,其实对很多老师都印象特别深刻,呵呵,现在想起来,感觉犹在眼前。无奈我这些年记忆力真的不好,很多同学的名字都记不住了。大学四年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几个值得用一辈子去守护的好友。
对工作:
记:谈了这么多校园里的事,我们再聊一聊您毕业时的情况吧,您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过困难吗?在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有没有迷茫过?又是怎样克服的呢?
赵:主要的困难是不知道干什么,看哪个都觉得自己行,看哪个又都觉得好像不行,对哪一行业都不太了解,比较迷茫,所以那时候投简历就是瞎投,感觉靠点谱的都投一下,后来机缘巧合在出版社工作,也算一种缘分吧
工作都有疲惫期,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感受,就像现在,我工作10年了对工作的想法和工作第1年和工作5年左右肯定是不一样的。如何克服,就看自己博弈了吧,每个人都会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照着自己的选择去做,最起码自己不会后悔。
记得有一位很好的前辈指导过我,虽然和这个前辈只是一面之缘,但是他的话很实在,我一直记得,可以和你们分享,他告诉我,在30岁前,要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努力积攒本领,不要想着挣钱什么的,等到自己真的有了本领,挣钱也将不是目的,人生一共就那么多年,不要一直都糊里糊涂。
记:您现在是在化学工业出版社工作,您大学所学的专业是高分子材料与化工,您在大学所学的知识与您的工作有什么样的联系吗?
赵:刚到出版社的时候,做的是文字编辑,主要负责加工稿件,根据专业原因,那时候主要看材料方面的图书,有了专业基础,能看出错,能看懂,还是非常必要的。
后来做的是管理工作,和专业关系不是太大,但是也会涉及很多专业知识,材料这个专业还是很好的,和很多专业都沾边,视野比较开阔,所以在工作中也算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吧。
记者:您觉得现在的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最注重哪方面呢?
赵:诚实做人,踏实做事
对生活
记:您对于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满意么?您觉得现实的生活和之前的人生理想规划一致么?
赵:人生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魅力,我喜欢自己的生活,虽然也会有些许不如意,但那不正是今后努力的目标吗?
人生规划,一直在调整,现在是按照自己的人生规划在走吧,我不是一个规划性特别强的人。
记:离校十年,就业十年,自己认为变化最大的一点是什么?
赵:胖了,没有以前那么爱争论了,变得记性不好了
寄语与建议:
最后我们还想请教一下,您从毕业到踏入工作,然后工作了这几年后,就您的经历或经验,能给那些即将毕业的大三大四的学弟学妹们提一些建议或者忠告吗?
不敢当,只是虚长了几岁,工作早了一些年,不敢说什么忠告,自己的想法和你们交流一下,如果有不对,也请包涵。
现在的社会很浮躁,压力也很大,很多人都不再有理想,为了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消耗青春,消耗热情,但这不是大家的问题,是整个社会问题,可是我们的一生只有那么一次,不可能等到社会变成桃花源再修善其身,重要的是努力的生活,快乐的生活,健康的生活,积极的心态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希望在你们工作10年的时候,能够对自己说,生活很美好。 最根本的结论是,要有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好的心态,好的健康身体,这是一切幸福生活的根源。
送你们一首塞缪尔的诗,希望你们能有一直保有青春的热情。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恋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无论年届花甲,拟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一旦天线下降,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然则只要树起天线,捕捉乐观信号,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
YOUTH
Samuel Ullman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matter of the will, a quality of the imagination, a vigor of the emotions; 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s of life.
Youth means a tempera-mental predominance of courage over timidity, 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the love of ease. This often exists in a man of 60 more than a boy of 20. Nobody grows old merely by a number of years. We grow old by deserting our ideals.
Years may wrinkle the skin, but to give up enthusiasm wrinkles the soul. Worry, fear, self-distrust bows the heart and turns the spring back to dust.
Whether 60 or 16, there is in every human being’s heart the lure of wonder, the unfailing childlike appetite of what’s next and the joy of the game of living. In the center of your heart and my heart there is a wireless station: so long as it receives messages of beauty, hope, cheer, courage and power from men and from the Infinite, so long are you young.
When the aerials are down, and your spirit is covered with snows of cynicism and the ice of pessimism, then you are grown old, even at 20, but as long as your aerials are up, to catch waves of optimism, there is hope you may die young at 80.
联大生化学院记者团记者:李梦迪。
能力培养最重要
采访对象:97202班周昊
对母校:
1.请问您在进入大学之前有过对大学的憧憬和初步设想吗,您当初刚踏入这个学校的时候又是什么感觉呢?
说实话,对于憧憬和设想是没有的,可以说我是浑浑噩噩的上了大学。我进入咱们学校的时候,感觉就是一个“新”,全新的一个校园,什么都是新的。
2.您能否回忆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呢?对您的大学生活做一个大致的介绍。
旷过课,打过球,打过架,挂过科,补过考,网吧通过霄,兄弟们一起喝过酒,交过女朋友……我相信大家都一样,介绍起来也都是这样。我不想掰那些大道理,不过我一直觉得人生应该是完整的,所谓“完整”就应该包括各种各样的顺利和挫折,好的坏的都经历过才是完整。
3. 您认为大学生活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这个回答好像有点空,不过我想说明的是生活本身就是平淡的,只有在经历之后去回顾才可能知道哪些是对自己重要的。
应该说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里面,大学入学之前的学生生活一直是面对着升学压力的,而大学之后没有了这个压力,面对的是真正轻松的生活,这种轻松、无忧无虑的经历只有这四年里面能够获得,应该好好把握住。
4. 现在社会竞争愈加激烈,这对于大学生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你认为我们怎样应对它们?
无所谓应对不应对,每个人都需要这样走过,每个人都需要应对,就不是专门的问题了。
其实并没有必要把“社会”想得多么可怕,即使是大学就读期间,你也并不是和社会脱节的。
相信你这个问题更多还是指向就业,面对什么样的竞争,能够做出应对的都是自己,我认为其间区别在于选择让自己强大还是让自己适应,要是需要我的建议的话,选择“适应”才是更好的,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远比去争取一个自己不能胜任的工作岗位更好。
5. 母校给您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
对我来说是那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前面说了,我入学的时候校园是全新的,这期间经历了学校一个一个建筑、服务设施的完善,体会着从无到有的过程和每一个环节的惊喜感。
6.很多同学在进入大学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对于所学的专业并不感兴趣,您觉得他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心理呢?
拿我举个例子就好,我的专业是精细化工,现在的工作是编辑/记者,应该说学习的专业和工作没有任何关系吧?
需要说一下,目前这个工作本身就是我的兴趣之一,精细化工这个专业可不是我的兴趣,我不一样也学了一个不感兴趣的专业么?大学学习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在这几年时间内学会一种和中学不同的主动的、非灌输式的学习方式。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才是真正应用到你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而不是知识本身。这个话题要是私下说,我可以告诉你没兴趣就不需要更加投入这个科目的学习,混毕业就是。而掌握专业知识之外的看问题想问题的角度、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式才是大学期间应该的收获。
对工作:
1.您在大学所学的专业和您现在的工作可以说是没有什么联系的,那您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这没有什么可应对的,简单的说,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做自由撰稿,后来就走上了这么一个行业,也许从学校学习的专业角度是没有联系的,但是从我做事情本身也没有经历过转型。
2.您本科毕业以后选择的去向是什么?考研,出国,还是直接工作?能否请您解释一下这样选择的原因?
我选择的去向是“失业”,应该说是机缘巧合吧,上学期间喜欢玩电脑,给一些当时的报刊投稿,后来就成了专门的自由撰稿人,后来基本上保持每月稿费3000元以上,完全可以不工作,所以选择了一段自由的时光。
——当时觉得这样的“自由职业”挺时尚的,所以这样选择了。
3.您在找工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什么阻碍呢?您又是如何应对的?
首先应该说我没有“找”工作,前面那个问题回答了,先是做了自由职业,然后因为某杂志社跟我合作了一定时间,正好需要人手,就邀请我加入。按照现在的说法,我就这样“被”工作了。
4.您对于现在大学生失业的现象有什么看法呢?
首先,我觉得“毕业就失业”的说法有些偏颇。教育,无论是9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甚至更高的硕士、博士等学位,都是教育本身。就业,本身是一个独立的事物,本身没有和教育有任何衔接关系。两个本身没有任何关联的事情,仅仅因为大多数人选择的时间节奏上的相近,被人为地联系在一起,造就了“毕业即失业”的偏颇说法。
下面说一个我的观点,在我看来,教育本身是一种投资,投资教育的回报就是工作收入的提升程度。那么,投资本身是有风险的,面对就业市场的需求,选对教育投资的方向才是关键。
5.您认为现在的企业最注重大学生的哪些素质?
我认为是能力。
这个答案看上去有点虚,但是事实上企业需要的职员就是这样。我相信无论什么样的工作,通过培训都能让任何人掌握,然而企业选择职员看重“工作经验”,就是需要一个有能力直接上手接手这个职位为企业产生价值的人。
从这个角度讨论,你可以把这个“能力”理解成一种独立解决问题应对工作的信心、基本生活经验的积累、面对陌生事物的悟性等方面的综合体。
《奋斗》估计你看过,里面的杨晓芸,“什么材料都能买到”就是一种能力,也许你会觉得逛商场买东西不是什么能力,但是如果能做到别人要求买任何东西的时候都能够找到合适的市场,拿到更低的价格,获得可靠的质量,这可不是普通逛街能比较的能力。
对生活:
1.请问对于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满意么?现实的生活和之前的人生理想规划一致么?
满意。
或者你可以说我没什么理想,在工作本身,我有很浪漫的新闻理想,穿着防弹背心挎着相机的战地记者是我的梦想——当然不太现实,现在我已经实现了很大一部分,在心理上已经满足了。生活方面,我的理想只有两个字:“快乐”,这主要来自自己的心态,用不到物质的富足等硬性指标,没车没房并不影响我的快乐。
2.离校十年,就业十年,自己认为变化最大的一点是什么?
估计就是体重了,和上学的时候比,至少重了“一袋面”。
3.若是给自己的生活打分,最高100分,你会给自己打多少分?
打分的话,90~95吧。
4.怎样做到家庭事业相平衡?
我觉得家庭和事业本身没有什么冲突,所以并不需要专门去“平衡”。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所以想要把工作和生活彻底分开反而不是好事,如果把工作和生活都当成自己负担,相信无论家庭和事业都不会做好,而如果让自己融入生活和工作的乐趣之中,就不会发愁“家庭事业平衡”的问题了。
反回来说,生活是自己不能选择的,不过工作可以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在工作中获得快乐才能让事业部是自己的负担。
寄语与建议:
现在我们还想请教一下,您从毕业到踏入工作,然后工作了这几年后,就您的经历或经验,能给那些即将毕业的大三大四的学弟学妹们提一些建议或者忠告吗?
前面在“对工作”的问题里面说过“能力”,如果你需要的是找工作的建议,那我的建议就是认识清楚自己,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能力,知道自己的能力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记者团记者:李梦迪
给在校学子们的参考
校友资料: 彭涛 于1998年考入北京联合大学生化学院(原北京联合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系专科,编入98107班学习化工计算机专业,学制三年。
在校期间曾担任过学院第三届计算机协会副会长。
毕业于2001年3月从事软件开发工作6年,2006年开始从事信息安全相关工作5年至今。
在校期间的感受:
首先,学校当时的软硬件设施情况并不是很好,因为学校刚刚搬迁新校址3年左右,很多配套设施都没有跟上,尤其是对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一周只有两次上机的机会,而且当时互联网还不是很发达,宿舍也上不了网,图书管里计算机专业书籍基本都是2-3年前的,后来在计算机协会的努力下购买了一批新书。我想现在学校的状况应该比当初好多了。
当时计算机专业还算是个热门专业,所以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还是很高的,但是由于当时的很多老师都是从事化工专业的教学,计算机课程对他们来说是辅助课程,所以他们也是边学边教,很多情况下是照本宣科,所以当时的学习的方向很模糊。因为考试就算考的再好跟实际的工作还是相差很远,所以后来真正从事本专业的学生大致有两类人,一类是一直在计算机协会积极参加活动的同学;另一类是在计算机方面有一定悟性的同学。
走过了毕业的这十一年,回顾一下上学时代还是有很多经验教训的。总结以下几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1、由于现在社会的就业压力很大,所以在上大一大二时就要明确毕业后的就业或创业发展方向。不要荒废宝贵的学习时光。
2、文凭是就业的敲门砖,一定要保证考试通过。尤其是在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就算你有能力也是进了公司以后才能展现的。
3、如果你是理科生或计算机专业,首先一定要学好数学和英语这两个工具,将来这两门功课学的好坏会决定你的工作水平的上限。
4、如果有时间的话多去图书馆,因为那里才有你工作中需要的知识。
5、学习知识不是仅仅为了考试,一定要搞清楚为什么学,将来在那里能够用到。
6、多参加社团活动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在活动中你能够锻炼自己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提高你的情商,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能够更好的帮助你处理人际关系,对你的职务升迁有很大益处。
7、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兼职工作,最好是跟你的专业相关的,这样会让你更多的了解你将来的工作环境,并且在你的简历当中体现也会为你更多的取得面试机会。
8、学会尊重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管是同学还是老师。多宽容别人,不要总是固执己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对事物的看法。将来社会上的环境要比学校复杂很多,只有你充分的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这样你的工作才能够顺利的进行。多进行合作,少产生争议,保持大多数人对你的好感,你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9、树立自信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够克服困难,奋力前进。对任何事情都不要轻言放弃,因为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识胜利者。在找第一份工作的面试中自信和能力在成功比例中是各占一半的。
10、在学校的生活中除学习外,最好能多锻炼身体,保持比较规律的生活作习时间。因为将来工作压力是比较大的,好的身体状况也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在毕业找工作的感受:
在大三毕业期间,上半学期除去完成各学科学习和考试外,在中关村一家公司实习,当时没有工资,有两个原因:第一,学校里学的的知识完全不够用,工作一上手都是从头学。第二,是朋友介绍的(如果不是朋友介绍,就算你不要钱,人家也不敢用你),去实习也不好要钱。开始是跟人家学着干,慢慢对工作流程都了解了以后,才独立完成工作,后来跟公司的人熟悉了,而且关系还不错,最后成了朋友才按照我的工作业绩提成赚到了第一份工资。下半学期主要是完成毕业设计,在完成设计的空余时间自学了JAVA编程语言,当时JAVA还处在初级阶段比较热门,会的人比较少,很多做C++编程的人正在转向JAVA。
2001年3至5月份是大规模招聘会聚集的时间段,有少部分同学先找到了工作,大部分同学都还没找到,有时一周要赶两个招聘会,同学们都在忙碌的做招聘会的准备。每次参加完招聘会,能够接到面试通知的同学都很高兴,其他同学也都很羡慕他们。先被录取的同学都会请同宿舍的同学吃饭以示庆祝。说实话,招聘会对于毕业生来说是个非常残酷的地方,也是最好的试金石。现场的简历就象雪片一样散满会场,招聘的职位信息象超市里的价签一样琳琅满目。有大小公司,企事业单位都有,大家都派着队跟现场人员做着初次沟通。就向我上面提到的文凭就是敲门砖,如果这条线没有达到,现场招聘人员大多数会跟你说同样一句话:“对不起,您不符合我们公司的要求”。其次就是专业,基本非专业的毕业生不会被理睬,除非你是国内知名大学的毕业生。然后是你的履历,绝大多数学生是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只能写学过什么知识,在学校组织过什么活动,担任过什么社团职务,这些基本在招聘者眼中等同于白纸(这些感受是我在做为现场招聘人员时才体会到的)。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简历都会被弃之当场,而且能收的简历也都是初次洽谈符合基本要求的。真正拿回公司的简历还要经过各相关部门筛选后,才会通知面试。所以当时我还是比较庆幸每次招聘会以后都能够获得面试通知的。
上述这些工作还只是面试之前要做的事,在面试的时候先要笔试,这关考验的才识专业能力。笔试通过了还有复试,或者第二次复试,或者更多,越大的公司考试程序越复杂。在联想面试的时候曾经是五次考试,通过了以后还要和业务部门和人事部门面谈。
在毕业学习期间和求职期间我总结的经验教训有以下几点供同学们参考。
5.毕业学习期间一定要明确自己就业的目标岗位。尽量能参加相关岗位的兼职工作。
6.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尽量能选择与就业目标相近的课题,如果没有合适的课题,在保证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尽量多的学习与就业目标相关的专业知识。
7.在毕业求职初期尽可能的多参加现场招聘会,多了解目标行业的招聘情况,以体验和适应招聘过程,对每次的招聘过程进行记录和总结,及时弥补不足的相关知识和洽谈环节。树立信心不要太在意招聘的结果。
8.在毕业求职中后期,尽量缩小求职范围,从初期的招聘经验中筛选招聘意想比较好的类似或相近的行业或岗位进行简历投递。
9.简历编写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尽量把学习内容和在校期间的活动缩小篇幅,突出你熟悉或掌握的与目标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或者你最擅长的专业和技能,尽量写的详细和细致,薪金要求最好写面议。你能够判断的是你在社会上的价值,而公司给你的工资是公司给你的价格,所以工资只有招聘你的人才能判断。
10.现在招聘的渠道有很多,除了现场招聘会,还有网上招聘,校园招聘,或者家长亲友朋友推荐等等,不要轻易放弃任何渠道带来的机会,放平心态对待每一次机会。
11.理性的看待招聘,招聘越严格的公司待遇和发展空间会越好,但对于毕业生来说从小公司做起可能更理性一些,但如果有能力或渠道进大公司更好,只要是合法的公司,不要太在乎眼前的收益,只要能获得自己规划目标职业的工作经验就是可以接受的。
12.第一份工作的周期最好能在2年以上,这样对以后的求职是非常有好处的,尤其是大公司可能要求时间更长。
我思考了一下,在工作期间的经验对同学们可能帮助不是很大,如果有相关专业的同学想咨询的话,我可以有针对性的向他们解答问题。由于我的工作比较繁杂,只想到了这些,以后有时间可以多沟通。最后我对母校提出几点我的建议:
1、对大学二,三年级的同学们进行职业规划的辅导和引导。对毕业班的同学多进行毕业设计符合实际的有针对性的选题指导和求职指导。
2、多与校友进行沟通,让同学们多了解自己学习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关系。
3、多举办校友会,让校友们利用自身的资源多为母校的同学提供社会实践和就业实习和推荐的机会。
4、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可以在学校社团中设立企业定向培养小组。
再一次感谢母校和各位老师对我辛勤教育和培养,如果有需要我为母校提供帮助的事情,请您联系我,谢谢!
采访人:栾子童 2011年9月13日星期二
要有一颗上进的心
采访对象:崔玉霞
人生之路是一条漫长的路,路上有崎岖,路上有平坦,我们前二十几年都在学习中度过,但是人生有几个二十年啊,珍惜每一天每一秒才会让我们获得快乐充实。“人生意义的大小,不在乎外界的变迁,而在乎内心的经验。” 内心的升华才是自身的升华,在我们不断的学习中,在我们不断的工作中,提高内心的修养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学习忙,工作忙,不是真正的“忙”,把“忙”字拆开,心和亡,心亡为“忙”,如果心死了,那么留着一个体壳,也是没用的。那我们就听听我们的学姐是怎样与我们分享她人生的展望。
我:我们想了解一下您在进入大学之前有过对大学的憧憬和初步设想吗,您当初刚踏入这个学校的时候又是什么感觉呢?
她:我们那个年代跟现在比较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周围社会环境积极向上,人员没有那么浮躁,想法很单纯,目的就是把所学的专业学好,然后找一个好的工作,挣点钱孝敬父母。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理想和设想。
我:我觉得可能在您上大学的时候也有想早点走上社会的想法,因为我现在就有想早点走上社会的想法,那您是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的呢?
她:我那会也没有多想,就想着按部就班。现在回想起来,在学校生活是最单纯的,一旦踏入社会,我们就会因为应付各种关系而烦恼,让你无所适从,还是大学好,所以学弟学妹们,你们一定要把握住大学的生活,就像嫁老公一样,一旦嫁错了就后悔了,你们一定要珍惜,好好学习,好好锻炼自己。
我:在大学,人才济济,我们很多同学都感到有压力,您是否感到有学习压力或就业压力,那时候您又是如何让释放压力呢?
她:我们当时的就业压力还不是很大,不像现在的同学们的压力这么大。我们就是同学之间多互相交流或与有经验的周围人取取经,但是在社会上,很少会有认真地告诉你一些真正有用的经验,所以我们只能一边埋头苦干,一边学习,多看看,自然而然就会了,主要是要有一颗上进的心。
我:很多人认为应该多考证、多参加实践和各项活动,您认为这些对学生有何作用?
她:我认为多考证并不代表你就有这方面的能力。重要的还是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多参加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实在的深入进去,参与意见和策划等,培养自己团结协作、融入集体、与人沟通交流、正确处理工作关系等能力。但是在这个考证社会,可以直接的表明我们的硬件实力,我们应该安排一下自己的时间,自己能考多少就考多少证,不用刻意去追求。
我:学姐,现在我们有很多的同学(学长、学姐)正忙于找工作,您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是如何选择的?您在就业初有何感想?
她:我认为找工作的前提是不能耽误学业要求。毕竟,专业知识是我们的基础,基础打好了,我们才能去适应一份工作。在学校里,尤其是最后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阶段,是为你走向工作岗位、日后单独承担某一项目的基础训练。也就是当你拿到一个项目时,教会你从哪下手、如何去调研、组织、用哪些思路、手段和措施才能成功完成交给你的任务。所以,我们要记住自己每次训练的步骤,还有重要的细节,这些在将来参加工作都有帮助的。
就业初期,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规划,但必须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切忌不能恃才傲物,眼高手低,一点一滴,才能积累自己成功的城堡。
我:您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哪些方面?所学专业对您的帮助?
她:在大学中,任何一个专业教给你的都是理论性的东西,理论虽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都要与实际相结合与运用,才能发挥作用,否则我们就会像一个书呆子。我认为若专业与工作相近的话,还是有所帮助的,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才能会更加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还有,成绩的取得来源于一个好的心态,敬业精神,敢于负责,不断学习,不断突破,改变自己的修养。
我:您对母校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她:对于母校印象最深的是学习环境和氛围,身边好学的同学,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还有老师们和导师们,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不管是学习,还有生活,我很感谢他们。
我:哪些老师给您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
她: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很多,主要是他们严谨治学的态度让我终生受益,他们其实就像我身边的朋友,我有什么心理话都可以跟她们分享,最重要的是我在他们身边学到了学校学不到的为人处事,还有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
我:对近年我校毕业生的印象?
她:对近年毕业学生的总体印象是聪明、灵活,知道怎么样建立自己的朋友网,朋友多,路子多。但是他们缺少主动、负责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有了好的态度,才能让我们更加顺利。
我:学姐您步入社会也有好几年了,您现在的工作发展如何,您对自己的未来又有何规划呢?
她:现在工作还很顺利,任企业技术中心主任,对未来的规划是紧跟石油化工、氯碱化工技术前沿,成为项目规划或朝总工目标努力。
我:现在流行创业,请问: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自己以前是否也想过走这样的一条路?
她:大学生创业也很好,只是初期期望值不要太高,也要报着先交学费的态度,慢慢积累经验,经验是最重要的,有了经验,创业的时候才能事半功倍,毕竟任何事情都要做好准备。我认为,毕了业之后不要马上创业,先了解情况,积攒经验,然后再创业。
我:现在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能不能给即将面临就业的学子一些面试上的技巧?
她:首先必须清楚的知道你所面试的工作性质、内容及流程,还有公司的基本情况,专业的前景状况。其次,你若想就职于此,拿出你的观点和思路、措施,并且去实施,最好把自己的思想报告给自己的领导。最后,拿出一个诚恳的态度对待面试,面试的时候要自然,动作不要莽撞。注重仪态、仪表。
我:您所喜欢的员工应具备的特点,品质有哪些?
她:诚实、积极、热情、专注、主动、有责任心、终生学习等等,最重要的品质是做人,这样对的人才才能让领导放心。做人要大度,不要为工作上的小事情就没完没了。
我:离校十年,就业十年,自己认为变化最大的一点是什么?
她:目标比较明确,会坚持不懈的努力走下去。经过了这十年的工作,我才认识到目标和理想的重要性,目标和理想会让人一直青春,活力四射。当你完成了自己的目标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
我:现在我们还想请教一下,您从毕业到踏入工作,然后工作了这几年后,就您的经历或经验,能给那些即将毕业的大三大四的学弟学妹们提一些建议或者忠告吗?
她:无论今后你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保持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抓住锻炼自己的机会,不断提高能力;自主工作,主动执行;把小事当成大事做;形成良好的习惯;时刻怀有感恩的心,多些知足,少些抱怨;终生学习。
听了学姐的分享,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内心的感受,学姐从上大学到工作的经验都告诉了我们,虽然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是它离真正的社会真的太远太远,很多毕业生都会感觉到,当自己真正的开始涉足于“江湖”的时候,太多的身不由己,太多的压力都会扑面而来。这些都是我们在人生中的挑战,人生其实就是在不断的挑战中度过。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所以我们要用有限的时间去增加那无限的深度,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在大学生活中,三年,四年,五年,又有何意义,真正的意义在于我们自己,我们过得充实最重要,否则,我们念到博士后,又有何种意义,也只是在浪费时间罢了。同学们,进入了大学就是新的开始,进入社会又是另一种开始,我们在不断的开始中开始,又在不断的开始中结束,活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让我们在大学中独一无二,享受自己的风采。
学生记者:申立星编稿:王博
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
采访对象:靳怀泽
暑期,我很荣幸拿到了一份《校友通讯录》,才惊觉原来我们学院有这么多功成名就的人,有这么多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由此,我改变了对“联大人”、对我自己的看法——“我”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当我看到靳怀泽——天津化工厂投资发展部,我顿感浑身是劲,似乎找到了奋进的方向——他便是我的标杆呀!一是因为他是我们学院是人,二是因为学长一直都坚持着自己所学的并不热门的专业。这次受学院所托,能有机会代表记者团学生记者去采访学长,我深感荣幸与激动。
8月份,我与学长取得了联系,学长听完我的说明,就答应接受我的采访。但是由于地域问题,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网络,通过邮件形式联系。但是学长的积极配合还是让我感受到学长的亲和、谦逊。
在我表达对于学长的配合以及钦佩之后,我们聊到了学长他的求学、工作以及整个生活经历)——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敢独享这样“圣宴”,还是让我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学长首先讲起了自己进入大学之前对大学的憧憬和初步设想以及自己的大学校园生活。学长是1987年进入大学校门的,在四年的大学生涯里,他先后赶上了89年的“六四”动乱,还有90年的北京亚运会。学长说人生的经历有时也是一种财富,它使我们长大了很多。进入大学之前有过美好的理想,下决心好好学习,学成之后好好工作,报答父母。当时他的大学生活很单调,没有网络、没有娱乐、没有漂亮的衣服,只有学习再学习。每天只有上课、下课、吃饭、学习,很少有娱乐活动,不像我们现在的生活多姿多彩。因此他们没什么大的压力,因为毕竟他已经毕业20多年了,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他只要能上大学,毕业后就有工作,因此没有就业压力。
所以学长不仅要求我们在学校还是要好好学习,而且应该多考证、多参加实践和各项活动。工作中的成绩与大学期间的学习有着很大关系,通过四年的学习,我们主要是学到了学习方法、考虑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要认为把所学知识原封不动的照搬硬套到工作中去。他说通过取证、参加实践活动等方式才能让用人单位知道自己的实力,能够展现自己的长处,得到先发制人的目的。从而在日后的就业及工作中才能更顺利。
学长进入社会20年了,工作基本一直都在化工企业从事着自己所学的专业。这是我很佩服学长的一点,他可以对于自己所学如此热衷,如此持之以恒,我们应该向学长学习。我问学长对于现在我们大学生工作方面有什么建议时,学长说到创业很不错。但他觉得大学生应该先有经验再创业,这样会少走弯路。现在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即将面临就业的学子在面试时一定表现要朴实真诚,不必紧张,自然一点,语言可以幽默一点但绝对不能有失涵养。这样的话会给面试官留下不错的印象,也许也会给自己开启一扇就业的大门。
接近采访的尾声我问学长如今生活幸福吗?学长这样说“我现在的生活很幸福。过去自己想象的认为的幸福其实很梦幻,并不现实,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并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因人而异的。幸福不是给别人看的,与别人怎么认为怎么说无关,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快乐的阳光,这种感觉让你感到愉快,让你心情舒畅,甜蜜快乐,那么你就是幸福的。也就是说,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自己心中。”听到学长这番话,可以感受到学长现在真的很幸福。也希望,今后学长也一直幸福下去。同时学长也不忘叮嘱我们这些小学弟学妹们,也可以说是晚辈们,学长希望我们在学校要踏踏实实地去学习专业知识;对待老师和同学、朋友要友善;尽量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多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多掌握一些各方各面知识,努力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才。学长祝福我们。
至此,对靳怀泽学长的采访算是告一段落了,我也已将我采访到的“经验”和盘托出。希望我们众多泰顺学子能以靳怀泽学长为我们的精神向导,并在实际行动中逐渐向他靠齐,甚至超越他,我想这也是靳怀泽学长所希望见到的。只要我们认准目标,坚定信念,总有一天不仅仅是联大生化人的骄傲,而且是骄傲的联大生化人!
学生记者:申立星编稿:申立星
努力学习积攒实力
采访对象:李玉海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目标才是我们最终的理想,如果目标错误了,我们会错过很多自己人生中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其实人生就是在追逐目标中成长。大学,是我们建立追逐目标的的基石,只有我们把基础工作做好了,我相信,我们的追逐目标的路会好走很多。其实真正的路是我们踏入社会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适应这个社会。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听听李玉海学长上大学和大学毕业之后的一些事情。
都说想象和现实往往有差距,学长刚刚踏入大学的时候也憧憬过。他告诉我,
“入学前有憧憬和设想,且想象美好的。但看到学校的旧校舍,有点失落,不过就像看人不能只看外表一样,进入校园以后,接触多了,感觉还不错吧。当然,现在的条件比起那时好多了。”
大学期间的我们往往不会好好地规划时间,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没有具体的方向。对于这一点,学长给了我一些不错的建议,他说:“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拓展视野和能力,都是难得的学习和培养能力的机会。对于社会,其实有时候一直觉得离我们还挺远的,但是有压力的时候自己就会觉得自己离真正的社会越来越近了。”
有些学生总是不在乎学习,认为将来的工作用不上这些书本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长已经在社会打拼出了属于自己的天下,对于这一说法,学长也有自己的观点:“知识都是有用的,专业知识,英文能力,计算机能力都有用,说话的态度和礼貌,自己的交际能力……当然,这些远远不够。”
人才济济的大学,不免让人感到压力,如何缓解这些压力变得很关键。对于这点,学长也赞同:“广泛交友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样不仅对于未来的发展有好处,有时也可以一起玩玩释放压力。”
谈了许多大学生活的感悟,我也想了解一些有关毕业的问题。比如创业的问题。众所周知,最近两年开始流行大学生创业,这也一度引起了媒体和大众广泛的关注。对于这一话题,学长也有自己的观点:“大学生创业不易吧,有基础后再创业吧。毕竟创业是一件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事情,先了解一下自己专业的情况,在适当的情况下,自己再去创业。”
说道就业,就不免让我想起面试的问题。以前总是听别人说起面试的重要,那么学长又会给我们什么技巧呢?学长说道:“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好,能力强,阅历丰富,自然面试强,功夫在于平时。在面试的时候,穿戴整洁,吐字清楚。面试之前先了解一下这个公司的情况和这个公司业务的市场前景。”
访谈很短,时间过的很快。这个过程让我们彼此都很享受。听了学长的经验,我们会感到受益匪浅。哈弗一项数据显示,专业知识在我们就业之后所占的比例只占20%,情商和人脉各占40%。但是这也并不表示专业知识不重要。我们在踏入社会的时候时候,我们再想去询问别人,了解我们应该怎么走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宁给十匹布,不给一条路”,现在我们就应该积攒我们的实力,为我们的雄心壮志埋下“伏笔”,不应该临时抱佛脚。毕竟梦想是我们的,过程是我们的,幸不幸福也是我们的。
同学们,我们一起努力吧,为我们的明天而努力。努力之后阳光就会洒在我们身上,快听!太阳出来了!最后我以达芬奇的一句话作为结尾,祝福我们每一位同学,走在笔直的幸福的路上。
记者:单冰心编稿:申立星 王博
在学习中找到自信
被采访人:王震 87级01班毕业生,现任天津化工厂氯产品分厂厂长
本次采访活动,我们有幸采访了现任天津化工厂氯产品分厂厂长的学长王震。学长已步入社会近20年整,也奋斗了20年。那个时段,生活尽管充斥着纷杂,但是生活却也是如此的充实,心里总会有那么一份恬淡,总会有自己的那一方净土。如今,依然在同一片阳光下呼吸,经历过的东西却是显得那么的尤为珍贵。现在,让我们一起回看当时的场景,以及留下的那份未曾染指的回忆。
1 您已步入社会多年,请谈谈现在的工作发展如何?
答:毕业已20年整,一直在一个企业工作,部门换了几个,工作能力与阅历得到提升。目前担任公司质检部长,责任重大,具有挑战性,但事务性的工作挺多,也不免厌烦。不断学习是事业发展的基石,已完成天津大学MBA教育,对自己的能力及事业发展有帮助。
2您是怎样创业的?
答:年轻是资本,可以多尝试,但要找不到位置,那是一种悲哀。我一直干技术工作,比较执着,看到有人去干销售,有人去干行政,我不为所动。33岁担任生产部副部长,后来又担任分厂的副厂长、厂长,现在担任质检部部长。创业也要结合自身条件,坚持不懈。
3您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自己以前是否也想过走这样的一条路?
答:时代在飞速变化,我们的时代还包分配,现在的学生就业确实困难。我想国家是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当然是好事。我看到大学生创业的案例,很多都是被逼出来的。人无压力轻飘飘,主席说,挑担的人走得更快。创业要有恒心,不怕失败。
4您的创业是怎样的经历,在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有没有迷茫过?又是怎样克服的呢?请您简单的谈谈?
答:我没有自主创业的经历,但是经历过生活的艰辛与事业的迷茫。97年亚洲金融危机,企业下岗分流,在岗人员拿75%工资,生活与工作压力陡增。自己工作很努力,也有成绩,但提职的人不是我,很迷茫。乐观的心态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不能改变环境,就要改变自己。
5请您给我们这样的在校学子一些社会中的建议?
答:书到用时方恨少,在校大学生要把学习搞好,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走向社会后要坚持学习,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有很大区别,走向社会后要尽快适应,多实践。
6认为自己当时的理想和现实差距大么?
答:我认为不大。心理调适很重要,要不断调整理想以与现实相适应。
7现在有不少学生觉得出国留学是个不错的选择,认为这样就可以抬高自己的位置,找工作也就容易些,请问你怎样看待出国热潮?是不是现实社会中也真的如他们想的一样?
答:出国留学是为了镀金,我想这无益于将来找工作和事业发展。出国留学也要有规划,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获得真才实学才是我们留学的目的。很多留学生专业不能与市场对接,照样找工作困难,薪金不高。
8现在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能不能给即将面临就业的大三大四毕业生一些面试上的技巧?
答:学历与阅历同样重要。不同的用人单位有不同的选人标准,但是对人品的要求是一致的。现在的大学生突出个性,往往组织观念差,这是致命的。
9离校十年,就业十年,自己认为变化最大的一点是什么?
答:最大的变化就是成熟,成功地实现了从学校向社会的转型。
10您认为怎样做到家庭事业相平衡?
答:家庭生活与工作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有时有冲突,但总体上是和谐的、相辅相成的。如何处理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不能将其对立。
11现在热播裸婚时代,对于这个观点你怎样看待?
答:婚姻家庭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这增加了家庭的稳定性。但是裸婚也证明二人有感情基础,物质可以通过婚后奋斗去获得,无可厚非。
最后我还想请教一下,您从毕业到踏入工作,然后工作了这些年后,就您的经历或经验,能给那些即将毕业的大三大四的学弟学妹们提一些建议或者忠告吗?
答:希望大三大四的学弟学妹们,能够将实践与知识相结合,更好的运用自己在书本所学的知识。今年是我们87届毕业20周年,通过不懈努力,母校取得了巨大变化,由衷感到高兴。祝母校繁荣昌盛,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王震学长在毕业后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在学习中获取自信,通过毕业后在社会中磨练,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最后,王震学长获得了成功,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奋斗,也让我们更加清楚了学历与阅历同样重要的道理,在大学中,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培养自己的品行也是不可或缺的。待人真诚,品行端正这样的好品质,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们首要标准。在了解他奋斗的过程后,希望通过这次的采访让同学们能有所感悟,能学习学长积累的经验,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加成熟,以便更好的应对社会对我们的考验。
走访生化校友活动之郁青
采访对象:郁青化学工程(科技英语)97101班
学习方面:
1您是否还记得当初刚踏入这个学校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
答:当时的学校并不是很大,教学楼、食堂、宿舍是最主要的建筑,我们也是这样开始了三点一线的生活
2我不知道在您上大学的时候有没有想早点走上社会的想法,因为我现在就希望能早点走上社会,您是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的呢?
答:大学的生活很简单,宿舍的生活也很和谐,舍友都从最初的陌生人变成了一生的好友。刚开始入学的时候并没有想太早踏入社会,我们需要知识去武装自己,只有在假期或者周末的时间去做做促销之类的兼职。我们当时的大学生活就是上课、自习、参加一些校内的活动,比如辩论赛,知识竞赛之类的,我们班当时代表系里参加过回归澳门的知识竞赛,记忆中至少得了三次冠军(具体你可以问问刘扬平老师,当时好像是一起参加的)。上学主要的目的是学习,并不是工作。
3学长,现在您可谓是事业有成的人了,那您觉得以前在学校里学的都是有用的吗,我们很多同学都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他们认为对他们没有什么用,因此很多人就上网、逃课,您又是如何学习或者说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呢?
答:大学的教学和中学时完全不一样的,主要教给我们的是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中学那种灌输式的教育,不管是你喜欢或者是不喜欢的课程,我们最后是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学习的方法。比如大学物理、化学工程、分析化学,对于我现在的工作确实是根本没有用处,但当时的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让我学会了怎样去学习。大学生,逃课基本是无法避免的,毕竟我们一下脱离了约束,但是作为成年人,要有自控的能力,我们要了解现在我们是学习的时间,我们的主要任务不是上网,不是游戏,我们要靠这几年的积累,为自己去创造未来。
4在大学,人才济济,很多同学都感到有压力,您是否感到过有学习压力或就业压力,那时候您是如何释放压力的?
答:当时的大学生生活还是没有什么压力的,工作也没有现在那么难找,所以大学生活还是很惬意的。
5我们在学习时,经常感觉茫然,不知道哪里是重点,您在学习或就业时有没有遇到什么阻碍或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答:确定自己想学什么,我当时就是认为英语是最重要的,我以后可能要靠英语来找工作,就把重点放在了这上面,结果当了英语老师,所以要提早确定目标,就不会茫然。
6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应该多考证、多参加实践和各项活动,您认为这些对学生是利是弊?
答:每件事是都有两方面,但是证书多一些,在现在的社会还是很重要的,毕竟用人单位是靠证书和简历对你有初步认识的。
7您是如何看待我们会计专业的发展前景?您觉得应如何提高专业素质、能力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竞争?
答:会计是很大众化的专业,可以成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的会计师,也可以只是一名普通公司平凡的小出纳,积累专业知识,在有一点专业知识的基础下,多找一些锻炼的机会。
8很多同学,比如我找了一份兼职工作,而且我认为兼职可以锻炼我的能力,但是也有很多人对兼职持反对态度,您对兼职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答:目前的时候,多做一些兼职,可以积累工作经验,还是有好处的
9学长,现在我们有很多面临毕业的学长、学姐正忙于找工作,您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是如何选择的?您在就业初有何感想?
答:先就业,再择业。
10那您觉得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哪些方面?所学专业对您的帮助大不大?
答:非常感谢当时的所有的老师,尤其是英语老师冯燕老师。
11您在校期间获得的哪些知识和能力对您工作帮助最大呢?有没有参加过什么社会活动带给您的感触很深?
答:有些课程可能现在用处并不大,但是老师教的就是一种学习方法,很有用。当时社会活动并不是很多,基本没印象了。
12毕业这些年,您对母校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答:每次路过学校,就觉得学校在发展。
工作方面:
1学长您步入社会也有几年了,您现在的工作发展如何,您对自己的未来又有何规划呢?
答:当一名平凡的教师。
2那如果您是负责招聘的考官,您所喜欢的员工应具备怎样的特点?您所在单位最看重的员工的哪些品质呢?
答:聪明、有合作精神、懂得学习。
生活方面:
1请问您对于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满意么?现实的生活和之前的人生理想规划是否一致?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大么?
答:基本满意。上学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会当老师,但进入到了这个行业,慢慢就开始喜欢,也适应了
2您离开校园也工作了几年了,认为和自己在学校时相比,变化最大的一点是什么?
答:学校发展了
3若是给自己的生活打分,最高100分,你会给自己打多少分?为什么?
答:80.误打误撞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今后自己还要继续努力,补上那20分。
4你觉得怎样做到家庭和事业相平衡呢?
答:努力工作,认真生活。
5之前热播的裸婚时代,对于裸婚您怎样看待?
答:有付出才有收获。
6那您现在生活幸福不?您对于幸福的定义是什么呢?
答:幸福。工作顺利,家庭和睦。
7最后,我们还想请教一下,您从毕业到踏入工作,然后工作了这几年后,就您的经历或经验,能给那些即将毕业的大三和大四的学弟学妹们提一些建议或者忠告吗?这是我们非常需要学习的。
答:NO PAINS, NO GAINS.
走访生化校友系列之程苗丹
采访对象:程苗丹
2011年8月的一个上午,记者参加了院组宣部记者团与经济管理系第一党支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采访一位几年前毕业于我院的学姐——程苗丹同学。
程苗丹学姐是我院97届化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如今已经毕业多年,目前在北京某物业服务公司任人事经理,从事人事工作。上午,记者与经济管理系第一党支部的同学们前往程学姐所在公司进行采访,相对于正式采访的严肃,我们的采访更应该说是一次愉快的谈话交流。见到程学姐的时候,她刚刚开完一个会,处理完手里的工作,但是见到我们,程学姐非常愉快的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因为参与此次采访的同学们都处在大三或大四的时期,所以同学们对程学姐所提出的问题大多与考研和工作的问题有关。关于选择人力资源这个行业,因为程苗丹学姐大学所学的并不是经理管理相关的专业,所以她说如今的这个职业并不是她最初的选择,也不是出于最初她对自己的设想。但是因为她所学的化学工程专业是理工类学科,而这个行业中,招聘单位更倾向于招聘男孩子,有很多甚至直接说明不招女生,所以当初找对口专业的工作很难。程学姐在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之前,还从事过前台和文秘等类型的工作。程学姐说,自己到现在为止所从事过的每一份工作,都给她带来了很多收获,而在这其中,最重要的两点收获就是学到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与同事相处的方法,而这两点,正是大学能力锻炼最关键的两点,程学姐说,虽然在大学中学习的专业知识,她在工作中完全接触不到,但在大学中能力的锻炼,为她在工作中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程学姐所在的单位属于私营企业,对于哪种类型的企业更适合大学毕业生,她认为这是因人而异的。国企的工作大多比较轻松常规,待遇也比较稳定,但是工作比较刻板,千篇一律,比较适合沉稳的同学。而对于想要挑战的同学,选择私企、外企更为适合。而对于工作和考研的选择,程学姐也认为这是取决于个人的选择,但是她建议想要考研的同学们,专业比学校更为重要。而对于自己的上学时对将来做出的规划,程学姐坦然,当时自己的规划也并不实际,上学时期所做的规划大多很盲目,未来的变数太多。但是程学姐说,规划也可以说是一种目标,目标不一定要达到,但是有了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
说到毕业和母校,学姐说她很想念母校,虽然这么多年因为工作很忙,没有时间专门回学校看看,很多过去的老师也都已经离开了学校,但是她偶尔还是会和曾经要好的老师、同学一起坐坐,聊聊天,这是她十分珍惜的一份财富。
最后,程学姐在场同学的要求给我们这些在校的学生,不论几年级一句寄语:年轻就是财富。趁自己年轻,多学一点东西。
采访组成员: 郑彩娇 王莎 仇媛怡 李远 范文宇 童木 邵一雄 文: 经济管理系 邵一雄
走访生化校友系列之詹鹏
9月8日,生化校友詹鹏学长刚刚从外地出差回到北京,下午五点,他又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在一片友好的氛围下,我们开始了这次采访。
时间:2011.9.8下午5:10
地点:朝阳区建国路华贸中心写字楼三号楼14层会议室
被采访人:詹鹏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强生公司成员 市场部品牌经理
编者注:詹鹏以下简称“Z”,记者以下简称“J”
J:学长您好,我们是生化学院08和09级的学生,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今天的采访,我们这次采访您的目的主要是想借鉴一下您的成功经验,因为您很成功,现在大学生都感觉很迷茫,不知道每天在做些什么,觉得未来很渺茫,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见到您之后感觉自己的未来还是很有希望的,您就是我们的榜样。
Z:一定要保持希望,而且要对我们从事的任何东西都充满乐趣和充满热情,那我简单说说我在学校的情况吧。我是97年进的校,2010年离开的学校,大一时跟你们的感觉差不多,但十年前的学校还是建设阶段,不像现在这么完善,我们每天都在看见学校新的变化,所以我们每天都在接受新的东西,那我就想,我们的生活为什么不能变化呢?因为我对英语感兴趣,所以参加了英语协会,并且担任英语协会会长,做了很多活动,还有足球赛、辩论赛等活动。那年的辩论赛我连续4场是最佳辩手。最后我们07202班拿到了冠军。所以就是说,你总会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找到你感兴趣的东西,找到它,就投入精力去做,先不要想回报,更多的是兴趣和充分的利用时间。我当时还是二系的学生会主席,觉得生活很丰富,当然要做的事情也很多,时间点全都是被安排好的。其实在竞争主席的时候我犹豫过要不要去,因为我实在太忙了。但我的师姐,上任的学生会主席,她对我说:“你能做的越多,你将来会做的越多。”当时我不太明白,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句话对我来说一直有帮助。就是你做的越多,你会发觉同时你也会把效率提高,能变得更有策略。现在的工作节奏比以前,那得是原来的六到七倍,但你会发现你的节奏还有加快的空间,有无限的空间。这也就印证了另外一句话吧,人的潜能也是无限的。
J:谈到这我觉得跟您特别有同感,在学生会工作的同时,还要保证成绩不掉下来、还要考会计证、六级,所有的东西压过来会觉得太忙太忙了,甚至连和朋友们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Z:我觉得这是你的特征,有这样一类人,工作、成绩都很好,自我表达能力也非常强,非常有条理,英文也很棒,这是有共性的一群人。这是一种挑战自己,不甘于现状,追寻自己梦想的人,你应该就是他们中的一个,所以你不要去怀疑和犹豫是否值得,有用没用,只要fellow your heart,觉得你应该做,那就做。
J:最大矛盾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怎样才能更好的安排时间呢?让生活更有序一些。
Z:我们必须接受一个现实,就是时间永远不够用,我们必须接受它,想办法在每一件事情上充分利用时间,去平衡它,当然同时也不能牺牲掉质量。我能给出的建议就是,首先要排列出所有要做的事情,自己都在做些什么,学习、工作、兴趣爱好,列出来之后排他们的优先顺序,当然这重要性是根据不同时期在不停的调整的,然后“first thing first”,排出来之后,一定以这一件事为核心,其他的事情往后排。第二,在做其中一件事的时候,要全情投入,不要想别的事情,这样在放松的时候也会很享受。第三,我们要保持乐观的态度,事情总会往好的方面发展,要认为不好的事情是暂时的,一定要朝着目标努力,坚信它会成功。
J:现在大三了,感觉比以前想的多了,但能做的却少了,有时候会想是不是应该抛开想法直接去做?
Z:也很难讲,如果没有过程,很难达到想要的结果,有时候你需要用行动去带领你的结果。
J:我们班有很多同学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每天打牌,聊天,玩电脑,对课程也不是很感兴趣,觉得在大学学的东西都没有用,不知道把精力放在学业上还是英语上还是其他方面。
Z:这是所有学校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学校里基本分为三类人,第一类是毕业之后直接找工作,第二类是出国、考研,第三类就是不知道要干什么,缺乏一个目标,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制定目标,然后去做,不要看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
J:我们大四的学生已经开始找工作了,感觉竞争压力很大,那我们如何能脱颖而出得到领导的赏识呢?
Z:首先我们不是为了脱颖而出而脱颖而出,它不是目的。成功有很多定义,不一定非是物质上的,像成就感,或者能学到新的东西等。你要想有一个地方付给我钱,让我学东西,这是很开心的事情。刚来的时候做一些基础工作,也都是学习的机会,要耐得住寂寞,然后相信自己可以走得更广。时间久了,我会送你们三个词,都是以P打头的三个英文单词,我相信会对你们有用,第一个,“Perspiration”,它的中文意思是排汗,意思是说你要努力,才会出汗,第二个是“persist”,坚持,对什么工作都要坚持下来,不然什么工作都做不好。第三个是“Patience”,就是要有耐心,因为机会和发展的情况都是要考虑的。
J:在我们这个阶段,您觉得英语要达到什么程度呢?
Z:我是大一第二学期过的四级,所以大二就不用上英语课了,但是也不愿意闲下来,于是开始学六级,我觉得六级应该是至少的吧,还要参加更多的比如口语类的。
J:您现在已经毕业十年了,您觉得您现在和十年前上大学的时候相比,现在您的变化都有些什么呢?
Z:真是整十年了。思想上变化了很多,当然“成熟”是一个别人会给你的形容词,自己不会去概括说自己成熟了,我想没变的就是一直在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吧,有想法就去做,坚持有目标就去实现它。变化的是周围的环境,家庭、朋友,都是外在的,迫使去改变的,以适应新的环境,但内心很多东西都没有变。
J:在做学生会工作时,方法也很重要,与别人沟通的时候的问题您怎样解决呢?
Z:沟通是一辈子的事情,可以说在工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沟通问题,你需要说服别人去做一件事情而且这件事情是你想做的。说服别人才是最终目的,而沟通只是一个过程,一个工具。说“说服”有一些负面,更多的其实是双赢,要找到双方的利益点。
J:我们是学经济管理的,大家以后都想往管理层面走,但在工作时,与下属沟通总会有一些问题。以您的经验,怎样可以更好的和别人沟通,并且去培养他们,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Z:我的感悟,就是首先要放平姿态,出发点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第二,我们所做的事情是有共同一个目标,我们都是在为这个目标努力。第三,我们要去知道他们的想法和利益点,他的强项与弱项,发掘他的强项一起利用,发现他的弱项与他一起弥补,从而更圆满的去工作。
J:今天跟您聊天我们真是学到了很多,也觉得自己的未来很有希望,那我们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吧,您太忙了,最后再次谢谢您能抽出时间参加我们的生化校友采访活动。
Z:好的,不客气。
采访人:张钊铭 张继欣 刘璐
走访生化校友系列之赵迎节和王琪
采访对象:赵迎节,王琪
八月二十一日下午笔者与另外三位同学一同采访了两位毕业十年之久的学长学姐——赵迎节,化学材料专业,王琪,计算机专业。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朋友间地畅谈,气氛十分的轻松愉快。机会很难得,我们收获良多。
首先是深感母校多年来变化之大。十年前的学院比如今要简陋许多。由于占地面积有限,宿舍楼很小。学长在校外不同于单九的另一个宿舍楼住宿,环境并不如今。学长却很留恋当年那条通往学院的小路,上次来还特意走一趟。故地重游,感慨万千。从他脸上欣慰的笑容,我知道他作为老毕业生代表也为母校近些年来的建设感到高兴。以前哪里有塑胶跑道只是跑起来犹如战场般尘土飞扬的黑土渣子。不仅操场改了面貌,学院面积也扩大了。现在南北院的合并为同学上课和教师办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还优化了学生的住宿条件。十几年前学长学姐们同我们一样迷茫而不知所处,十几年后的今天,他们的成就令我们心生佩服。接力棒已然传递到新一代联大学子的手中,加油!
我们谈话的内容主要围绕学生们非常关心的就业择业以及职业发展等问题。学长建议我们一定要知道什么是自己喜欢做的,然后去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疲惫也会很开心。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要学会坚持。你的态度决定着你今后在公司的位置。他还告诫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们千万不要轻易跳槽,成本会很大。这关乎你对企业的忠诚度。对于在读的同学来说,一定要好好学习你的专业知识,学习好至少可以证明你在多方面诱惑下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不光是埋头于一些文字性的东西,更多是学会思考。对于考研和各种考证不可过于盲目,还是想清楚自己目标有计划的行动。具备基本的财务知识和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对于学管理的同学还是很有意义的。进入职场,我们要学习的还很多。不过我们也要有信心,尤其看到咱们这些优秀的前辈们。
本次访问非常成功,离不开双方共同配合。十分感谢学姐学长抽出宝贵的时间与我们交心还如此热情地款待我们四个女生。多么神奇!因为校友这两个字,几个陌生人竟成为一见如故的朋友。不能忘记这一切源于母校。还有我的几位队友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参加本次活动。我想他们和我一样都感到不虚此行。
采访小组成员 赵雅娟 王桐 贾晓娟 赵江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