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做好能力积累
——访校友俞明明
俞明明 女 1991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系 毕业后即工作,现自主创业。
2011年8月24日周三,我们在万泉新贵大厦见到了俞明明学姐,随后她带我参观了她得公司。公司规模不大,员工10人左右,但环境看着很和谐,很有家的味道。学姐毕业后进入了方正集团,从一个底层员工做起。现在的她自主创业,当起了老板,但不摆老板的“架子”。我们的对话也是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学姐谈话中不时流露风趣幽默。
访谈中我们向学姐问了个目前在校生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大学生毕业之初是否创业?俞明明学姐给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不赞成刚毕业就创业的想法。俞姐谈到:“社会跟学校不一样,应该先用几年的时间适应社会,学习并做好能力积累” 。她讲了刚毕业时选择了进入方正集团,从最底层的“单据物流操作”工作做起。别看工作简单,可这里面的学问很多,从最初的打电话、根据单据给其他工人供货,到把所有货物装箱送到客户手中以及回收货款,每一项都不是轻松的。学姐这份工作做了5年,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是很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如何把自己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协调好,这也为学姐以后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俞姐告诫我们:“对于刚毕业的我们不要特别看重工资的多少,要看你在这个单位能学到什么,对以后有什么好处。有可能目前国企工资低,外企高,但外企的工作量以及加班量相对于国企要高,并且工作模式也不太一样。
学姐喜欢那种即使工资少一点,但大家相处比较平和,不勾心斗角的工作环境,并相信公司员工每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大家把长处发挥到一起,困难很容易解决。正因为这个,当有知心朋友请她去帮忙并正好也能用上在方正所学到的知识以及工作能力时,就一起创业了。大家共同经历了亏损、赚钱,在困难中一起走过来。
在采访的最后俞姐衷心的希望:
(一)大学与高中的学习模式不一样,靠的是自主学习。在大学期间多读书,并掌握好学习读书的方法,锻炼看问题可以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英语一定要通过四级。
撰稿人:机电学院徐帆
二、多多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
——访校友吴钧
吴钧 男 1991年机电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现就职于国家开发银行。
2001年8月25日(周四)上午,我们与吴钧学长在其工作单位见面。进到国家开发银行,感觉非常气派,管理也很严格,如果没有工作证以及介绍信是不能随便出入的。因此,学长亲自从18层下楼接我们上去。学长目前在国家开发银行,职务达到了中层管理这个级别,我感觉他职务应该很高了,但学长没有架子,人非常随和,聊天中脸上一直带着微笑。
通过交谈得知,学长毕业后没有选择分配,而是去了一家投资公司,后来国家对投资银行进行改革,06年公司改制成为了国家开发银行。08年银行变成了股份制。
当问及是否支持大学生创业这个问题时,他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谈了一些看法。学长认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肯定有,但是相对于成功还是失败的案例比较多,这跟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浅有一定的关系。大学期间还是应该多学习知识,想想以后有什么打算,结合打算把老师教得知识变成自己的,并学习到更深一层次,否则等大四做毕设的时候会发现,学的书本知识太浅了。像咱们机械专业应该多跟着老师走,了解一下国内外这个行业的变化,发现自己的不足。现在机器都自动化了,对于专业软件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不同的行业创业的成功几率不一样,例如比较独特的领域相对于咱们的机械专业创业成功率就会增加。大学期间可以去打工,比如学会计专业的那些学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去公司打工熟悉一下会计流程,这能对以后的找工作做一定的铺垫。其他专业也一样,咱们机械专业的可以利用假期去设计院等地方进行学习。
最后一个问题当然是为大家问的,看到这个银行这么气派,也是国有企业,所以应该是我们向往的工作单位,我就向学长问了一下银行招聘这个方面。学长介绍:目前每年招30-50人,但报名人数达到几千甚至上万。本科毕业被招聘的成功率很低,除非是那种天才。最起码应该达到硕士研究生,英语过6级,知识面广,对于知识的学习速度快、更新快、有深度。金融专业的比较有优势,也招收电子、矿、公路相关专业的学生。应聘者本人阳光、健康,能够快速融入团队,有主见但是不以自我为中心。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谈话并没有持续的很久,但是在简短的交谈中,我们深深的感觉到,对于我们来说,知识的积累和工作经验的增长对于我们很重要。
最后吴钧告诉我们:在校期间不要想的太多,专心做好一件事就行——多多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
撰稿人:机电学院徐帆
学习是一种能力
——访校友张文宁
张文宁,1991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任北京公交公司技术主任。
2011年8月29日上午,我们来到张文宁学长所在的工作单位——35路公交枢纽站。走进学长的办公领域,映入眼帘的是黑压压的办公室,但艰苦的工作环境,丝毫不影响学长的工作热情。在采访中间,有个女售票员拿着扳子、钳子急匆匆的走进来,告知她的车出现了问题,十分焦急,面对这种情况,学长马上联系相关人员,对公交车进行检修,尽量避免车辆运营和工人们的工作量受到影响。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因为张学长对汽车情有独钟,因此一直从事车的行业。自大学毕业后,先去的汽车销售公司;工作三年后,去红叶汽车制造厂;六年之后,来到北京公交枢纽。这么多年,无论工作怎么变化,但对于车,他始终怀有高涨的兴趣。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他每天都早来晚归,却始终乐此不疲,尽职尽责。有时5:10出发的第一班车遇到问题,学长也会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为他们排忧解难。现在公交枢纽的近九十部车都由学长管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形,有多么的困难,他都会用心去解决。也正是因为学长的这种责任感,使他在此岗位工作十多年,几乎没出现过岔子。
因为明年6月我们即将毕业,所以就毕业问题和做毕业设计的方向问题,我们也向学长请教了一二。学长对我们说,近年来,公交公司招聘的学生一般都是学生骨干,并且是党员。随后他又向我们讲了这么多年的经验和前几天参加大学同学二十年聚会时同学的发展情况,让我们作参考。最后张学长又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在大学期间,仅仅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对一个走入社会和工作岗位的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能将学到的知识总结成一个框架,并在框架下进行伸展。这样,不管在今后的学习中还是工作中,即使遇到自己没见到过的问题,都有能力去解决。就像张学长谈及自己的经历一样,上学期间学习的专业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但是工作之后接触的却是一直都是汽车类。
通过采访学长我们感悟到:大学,除了抓好学习外,还要注意处理事务能力的培养。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在其他的方面,能力很重要。当在陌生的领域出现困难时,能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不同的问题,是我们现在上大学最重要的追求之一。
主动学习,脚踏实地
——访校友张梅
张梅 女 1991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奔驰公司工作,现任公司机械制造主管。
8月30日下午,机电学院检测与质量工程系团队来到张梅学姐所在的亦庄北京奔驰公司进行采访,采访围绕对大学生素质培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展开。
“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 是张梅学姐给我们的第一个关键词。她清楚的告诉我们,人只有善于思考,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我,才会得到进步,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在校时要重视基础课的学习,只有根基扎牢才能够不断得到提升。同时,要通过实践获得更新的感悟与认知,实践源于理论,又高于理论。”
“干一行,爱一行”、“从基层干起,不要好高骛远”、“服从工作需要,把个人兴趣爱好和社会结合起来”、“机遇与能力并存”、“坚持不懈”,这些是张梅学姐就业的经历写照。学姐在机电学院毕业后自己投简历,有幸被北京奔驰公司录用,一直干了近20年,从零做起,一点一滴的积累与成长。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但不付出一定不会有回报;不管做任何事,都要以认真的态度,做好自己的工作,肩负好自己的责任;从基层开始,踏踏实实做人,勤勤奋奋做事,做有目标的奋斗,逐步提高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张梅学姐说,她所从事的工作与大学专业的内容还是稍微的不同,但因为热爱,所以一直坚持做了下去。既然选择了坚持,就要为之拼搏不止,奋斗不息,虽然路很漫长,也会有许多新问题出现,但要有挑战的精神;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要懂得坚守和执着。
最后,她嘱咐我们:在校大学生首先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目标是指引自己今后人生的方向;二要有毅力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把追求优秀作为自我要求,这样任何环境你都能适应;三要更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活动,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四是毕业进入用人单位后,不要抬高自己的位置,而是要摆正心态、主动学习,脚踏实地工作。
通过这次采访,更激发了我们为以后去努力的激情和信心。我们不会忘记学姐嘱托我们的话语,我们坚信:只要坚信自己的理想,为它脚踏实地去做一些事,必将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多学东西是没有错误的
——访校友宋欣
宋欣男 1991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毕业后就职于中国建筑材料检测认证中心。后攻读工大硕士学位,现为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仪器设备研发部副部长。
学长就职的中心主要是为国家建材检测提供测试仪器,8月24日上午,我们与宋欣学长在朝阳区管庄的中国建材认证中心见面。宋欣学长态度谦逊热情,谈话风趣幽默,采访很愉快。宋学长还带我们参观了建材检测中心的研究室,向我们介绍了不同仪器的用途,让我们大开眼界。
采访中我们先向宋欣学长了解了他上大学时候的情况:宋欣学长是87年入校,91年毕业,在校时曾经是广播社的社长,学习也很好。但对于学习宋学长却建议我们:“当时为了证明自己,自己把每一门课都学到特别好,但现在反过来看其实不是特别必要,主要还是把主课像物理,数学,英语这些科目学好,抓重点来学习,腾出时间可以学习一些别的东西。工作后这些基础的东西对一个人来说相当重要”。
其次我们问了学长关于自主创业问题以及就业问题。学长一直在国企工作,但他的同学也有自主创业的。他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现在自主创业很难。在这个机会垄断、信息垄断的社会,像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青年想马上跻身社会高层或要成为大亨基本上是不现实的。想进好一点的单位学历很重要,如学长这样的科研单位基本上不招本科生,都是研究生起步。所以学长告诉了我们一句感触很深的话:“多学东西是没有错误的”。
接下来我们向学长问了关于咱们联合大学在就业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学长很坦诚的告诉我们:作为牌子,联大相比清华北大等一些名校自然是不如的,但是也不用自卑,当你进入单位后,不管是哪里出来的都只是个本科,且咱们联大的同学在心态上以及心理素质方面都比较好。
然后我们问了学长关于未来自身规划的问题。学长告诉我们对于将来的工作,提高自身的素质很重要,而提高自身素质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高学历没有坏处,能读研就读研,不要犹豫。
最后在校庆30周年之际,与联大深有感情的宋欣学长也希望:正在腾飞的北京联合大学能够展翅高飞,并祝愿联大的明天会更好。
踏实肯干是现在大学生最应该具备的精神
——访校友何申杰
何申杰,1991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现任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高级技术人员。
2011年8月18日,我们在国家体育总局科技研究所采访了何申杰学长。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学长在大学时学的是机械,1991年毕业后至今,一直在体育总局科技研究所工作,主要这国家队奥运项目做科研仪器及器材科研保障方面的工作。何学长介绍:机械这个专业过去是没人爱学的,但现在这个专业方面知识人员非常短缺。像机械制造这个专业,包括我们现在接触到的机械加工场等单位,都是急需咱们这个专业人员的。这个专业好就好在,将来设计的方面非常广泛,什么方面都可以做,都有基础,是个非常普遍的专业。
当我们问到在校大学生应该重视哪方面时,学长说:专业知识与动手能力都是缺一不可的。如果说专业知识学的没问题了,那就要把动手能力给提高。因为将来到社会上工作时,关键要看你遇到问题时处理问题的能力,包括实际操作的整个过程都非常重要。用人单位很现实的,你能干就一定用你,但要是你光拿个什么证书文凭,空口说你学的如何好却没有“实干”能力,那文凭就是一张纸,没有价值了。干不了活儿,解决不了问题,谁也不会花钱雇你,所以实际动手力能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校学的更多的是一个方法,但是你要具备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重中之重了。
当我们谈到现在好多毕业大学生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在工作中不顺心时,何申杰学长告诉我们:这些不好的情绪很多原因都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高手低”。毕业大学生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学了四年的知识应该得到回报,但是实际上按中国的教育体制来讲,大学里学的知识有大部分是和现实脱节的。那么在步入社会的过程中就要看你能不能适应现实市场的需求。这是自身能力的问题。那么想要能尽快的步入社会的生存环境,大前提是你的知识基础、动手操作能力、解决的问题能力等必须具备,之后就要放平心态,在工作岗位上踏实肯干,勤奋刻苦,这样才能顺利的稳扎稳打地得到社会的认可,必定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总而言之,踏实肯干是现在大学生最应该具备的精神,最忌讳的就是刚刚说的眼高手低。
最后学长告诫我们:毕业后踏踏实实的,在头三五年的时间里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这是非常关键的。
当得知马上要到学校三十三周年校庆日时,学长祝愿北京联合大学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永远朝气蓬勃,桃李满天下。